传承百年经典 k1体育礼赞青春奋斗

发布时间:2024-01-17 19:08:26 人气: 作者:小编

  k1体育“强我中华,青春争先——《中国青年》百年经典诵读网络直播活动”成功举办文/本刊记者 董铁莹 韩冬伊 曹珊珊5月5日下午,“强我中华,青春争先——《中国青年》百年经典诵读网络直播活动”成功举办5月5日下午,“强我中华,青春争先——《中国青年》百年经典诵读网络直播活动”成功举办5月5日下午,来自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外交学院、北京服装学院、东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青年学生和河北、山东、上海、江苏、重庆、陕西、甘肃等地的青年一起在“强我中华,青春争先——《中国青年》百年经典诵读网络直播活动”上,用饱满的激情和炽热的情感,通过诵读经典和讲述故事的方式,表达了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建功强国建设的澎湃心声,展开了一场跨越百年的青春对话。本次经典诵读活动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主办、中国青年杂志社承办,总计33个节目,共四个篇章,分别是《觉醒年代:不怕牺牲、浴血斗争》《激情岁月:敢于拼搏、辛勤劳动》《改革先锋:敢想敢干、引领风尚》《新的征程:自信自强、刚健有为》,5月5日下午3点,在共青团中央微博、视频号,中国青年杂志微博同步播出,总播出时长达2.36小时。该活动以《中国青年》创刊100周年为契机,以“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青春力量”为策划主旨,带领广大青年以诵读方式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党史的青年篇章和中国青年运动的重要节点,朗诵《中国青年》百年来发表过的部分经典名篇、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红色图书和一些广为传诵的著名篇章,引领青年朋友们传承光荣历史,赓续红色血脉,礼赞党百年来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展现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听党话、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为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伟业贡献青春的绚丽风采,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大气恢宏的篇章布局、现代化的演播手段、多个外景地的真实呈现、青言青语的讲述诵读,和青春的力量交相辉映,全景式、移动化、艺术性的时尚表达,让网友沉浸其中,当天共吸引了95万余人在线观看,纷纷表示“‘昂扬、温暖、向上’,上了一堂很好的思政课,是一场高质量的精神盛宴”。《中国青年》是共青团中央机关刊,1923年10月20日正式创刊。《中国青年》是我党创办的、国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红色主流期刊。《中国青年》的百年办刊历程,是党史青年篇章的重要记录,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清晰缩影,是共青团事业蓬勃发展的光辉记忆。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让我们通过这场跨越百年的经典诵读来感受一下吧。

  北京大学学生朗诵李大钊先生的名篇《青春》第一篇章《觉醒年代:不怕牺牲、浴血斗争》,共11个节目,展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青团、《中国青年》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用先进思想启迪青年觉醒、凝聚青春力量,展现了刀光剑影、枪林弹雨中,一代代中国青年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不怕牺牲、浴血斗争的精神风貌。该节以李大钊的《青春》开篇,《红楼——北京大学与中国的创建》(选读),让青年们走进了五四运动策源地的北京大学;《团的二大与中国青年创办前的故事》《中国青年创刊号发刊辞》《恽代英的故事》,让青年们了解了根据党的三大、团的二大的决议,创办团中央机关刊《中国青年》的前后经过,了解了恽代英创办《中国青年》时的办刊思想以及他的英雄故事;《沁园春·长沙》展现了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在延安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大会的演讲》《的“四句题词”与中国青年》,让青年们深刻感受到同志对中国革命和中国青年运动规律的深刻把握和运筹帷幄;《红岩》选读、《江竹筠烈士遗书》以及方志敏烈士遗作《这是一间囚室》让青年们近距离地看到了革命英烈的家国情怀、崇高信仰。北京大学的青年学生们首先出场,用高昂的声音和饱满的热情朗诵了李大钊先生的《青春》一文节选:“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北京大学学生朗诵《红楼——北京大学与中国的创建》(选读)随后,北京大学的学生们共同朗诵了《红楼:北京大学与中国的创建》一书选段。该书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韩毓海和青年学者陈斓合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23年正式出版。声声诵读中,大家仿佛看到了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北大红楼里的一个个英雄人物:校长蔡元培和教师陈独秀、李大钊,带领学生邓中夏、高君宇、刘仁静、何孟雄等,正在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商议着什么。东南大学学生杜家玉在团二大召开旧址梅庵讲述团二大与《中国青年》创办前的故事1923年8月20日至2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东南大学学生杜家玉在团二大召开旧址——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的梅庵,讲述了团二大与《中国青年》创办前的故事。1923年10月20日,《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图为《中国青年》编辑部旧址上海黄浦区的团员青年们在《中国青年》编辑部旧址前,齐声朗诵恽代英在《中国青年》创刊号上撰写的《发刊辞》:“《中国青年》要引导一般青年到活动的路上k1体育。要介绍一些活动的方法,亦要陈述一些由活动所得的教训;《中国青年》要引导一般青年到强健的路上。要介绍一些强健伟人的事绩与言论,亦要用种种可以警惕青年的材料;《中国青年》要引导一般青年到切实的路上。要介绍一些切实可供研究的参考材料。”上海黄浦区青年在《中国青年》编辑部旧址前朗诵恽代英所写的《中国青年》创刊号《发刊辞》华中师范大学恽代英菁英学校学员讲述《恽代英的故事》恽代英的母校是中华大学,即现在的华中师范大学。为了继承革命英烈的遗志,华中师范大学成立了恽代英菁英学校,八期学员班团支书翟子昊在恽代英雕像前深情讲述了恽代英的故事。“新时代的我们要以恽代英为楷模,传承红色基因,紧握时代的接力棒,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努力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主持人吴大鹏在演播厅现场朗诵的《沁园春·长沙》随后,镜头切换到演播室,主持人吴大鹏在演播厅现场朗诵了的《沁园春·长沙》。这是1925年晚秋,32岁的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所做的词。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和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年,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扭转了中国前途命运。1939年4月,在党中央的关怀和指导下,自1927年10月停刊的《中国青年》在延安首次复刊,第一次题写了刊名。复刊后的第一卷第三期,刊发了同志的《在延安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大会的演讲》。来自延安的青年们,在宝塔山下,在杨家岭旧址前,在伟人像前,激情澎湃地朗诵的这篇演讲:“把全国的青年团结起来,把全国的人民组织起来,一定要把旧中国改造为新中国。这就是我所希望于你们的。”延安青年朗诵同志的《在延安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大会的演讲》方志敏中学学生汤诗语朗诵方志敏的《这是一间囚室》方志敏是一位充满理想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牺牲时年仅36岁。来自方志敏家乡江西上饶方志敏中学的学生汤诗语朗诵了《这是一间囚室》,这是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遗作。1960年,该遗作被新发现后,由方志敏夫人缪敏提供给《中国青年》,发表在1960年9月1日出版的《中国青年》第17期上。方志敏同志在文中这样写道:“我爱中国之热诚,还是如小学生时代一样的真纯无伪,我要打倒帝国主义、为中国民族谋解放之心还是火一般的炽烈。不过,现在我是一个待决之囚,我没有机会为中国民族尽力了。我今日写这封信,是我为民族热情所感,用文字来作一次为在危难中的中国呼喊。”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马福悦朗诵《红岩》选段《红岩》是罗广斌、杨益言的名作,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红色经典书籍。该社青年编辑马福悦朗诵了《红岩》选段:“靠近牢门的人们,听到在铁链叮当声中,出现了轻轻的歌声。渐渐地,歌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振聋发聩的呐喊具有穿透时间的力量,书中传递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熏陶、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进步和成长。重庆红岩红军小学青年教师代表朗诵《江竹筠烈士遗书》 1948年6月14日,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江姐”的江竹筠在万县被捕,遭受酷刑仍不屈服,牺牲时年仅29岁。来自重庆红岩红军小学的青年教师代表共同朗诵江竹筠烈士感人肺腑的遗书:“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这封遗书发表于《中国青年》1962年第8期,青年教师们的朗诵较好地体现了革命者江姐的铁骨柔情。西柏坡青年周嘉琪讲述为《中国青年》题词、题写刊名的故事在第一篇章结尾,西柏坡青年周嘉琪讲述了给第二次复刊的《中国青年》题词的故事。1948年12月,在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的新形势下,《中国青年》在西柏坡第二次复刊,同志第二次题写刊名,并题词“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在彻底推翻统治,夺取全国胜利的前夕,的这一题词是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发出的新的伟大号召。通过诵读,青年们认识到在不怕牺牲、浴血斗争的觉醒年代,多少仁人志士振臂高呼,多少青年英烈挥洒热血,为了一个新中国,为了一个崭新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未来,他们前赴后继,革命理想高于天;为了唤起民族的觉醒,他们不怕牺牲,用大无畏的革命意志书写了人生短暂而光辉的华章。今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们心中激起了更为深厚的历史责任感,那就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激情岁月:敢于拼搏、辛勤劳动第二篇章为《激情岁月:敢于拼搏、辛勤劳动》,共5个节目。其中,《我想念我的祖国》《雷锋日记摘抄》《一把劈断昆仑的宝剑》《王杰日记》均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创业史》为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红色经典。该篇章展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青团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向科学进军,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广大青年敢于拼搏、辛勤劳动的精神风貌。这一时期,《中国青年》积极引领团员青年投身国家建设,雷锋、王杰等都是这一时期《中国青年》重点报道、推出的青年典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学生朗诵艾青的《我想念我的祖国》来自中国矿业大学的青年学生现场朗诵了艾青在莫斯科写的名篇《我想念我的祖国》,该首诗歌发表在《中国青年》1951年第2期(总第57期)上,它以一个海外游子的口吻,回顾了祖国母亲遭受的苦难,热情讴歌了新中国的诞生,表达了“我看见了,祖国的灿烂的远景……”的激动之情。澳门青年代表朗诵《雷锋日记摘抄》1963年2月,同志应《中国青年》编辑部请求题词:“向雷学习”。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第5、6期合刊出版了“学习雷专辑”,率先刊登了该题词,该专辑同时发表了周恩来、董必武、谢觉哉等同志的题词、题诗,并发表了郭沫若的长诗《一把劈断昆仑的宝剑》《雷锋日记摘抄》等。本次诵读活动,专门邀请澳门青年代表朗诵了《雷锋日记摘抄》选段。“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我要永远戒骄戒躁,不断前进。”“人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帮助人民克服困难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李天支在演播厅现场朗诵郭沫若的诗歌《一把劈断昆仑的宝剑》在演播厅现场,李天支朗诵了郭沫若的长诗《一把劈断昆仑的宝剑》。该诗发表于《中国青年》1963年第5、6期合刊“学习雷专辑”上。诗人热烈地写道:“雷锋,一把劈断昆仑的宝剑! 他虽然只活了二十二年, 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坎里,他的声音永远在空中回旋。”山东金乡青年在王杰纪念馆前朗诵《王杰日记》在这一时期的学雷锋活动中,涌现出很多雷锋式青年,王杰、欧阳海、向秀丽等就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王杰牺牲后,《中国青年》1965年第22期发表了《王杰日记》。来自王杰家乡——山东金乡的青年们朗诵道:“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k1体育,在人们认为没有前途的地方,一样会出英雄人物;在人们认为有前途的工作岗位上,也不见得成为英雄。”“伟大出于平凡”,《王杰日记》用充满辩证法的笔调将青年困惑的问题做了最为纯粹的解答,传递着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引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用实际行动为祖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实现人生价值。李天支(左)现场朗诵了柳青的著名长篇小说《创业史》选段在第二篇章的结尾,李天支朗诵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著名长篇小说《创业史》选段《梁生宝买稻种》。全书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被誉为“经典性的史诗之作”。改革先锋:敢想敢干、引领风尚第三篇章为《改革先锋:敢想敢干、引领风尚》,共7个节目,展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共青团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在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上勇立潮头,展现出敢想敢干、引领风尚的精神风貌。这一时期的《中国青年》引领广大青年勇作改革闯将,开风气之先,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青团江苏省委青年讲师团成员在周恩来纪念馆前朗诵同志的文章《永远难忘的怀念》共青团江苏省委青年讲师团成员在周恩来纪念馆前,深情朗诵了同志在《中国青年》1979年第4期上发表的文章《永远难忘的怀念》。这是周总理逝世三年后,同志于1979年饱含深情撰写的一篇回忆文章。青年们在诵读时发现里面有很多让人泪目的细节:“恩来同志无论到什么地方,总是和群众在一起,血肉相联,所以能够正确反映群众的情绪和集中群众正确的意见。”“在十三陵五天,他坚持和我们一起劳动,劳动以后,总是抽出时间到老百姓家里去,盘腿坐在炕头上,亲切地和群众谈话,关心他们生活。”“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有一天,恩来同志要我和他一同到国务院机关食堂吃饭。他排队买了几个窝窝头和素炒白菜,我们与干部一道吃。”两位革命家的深厚情谊,周恩来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通过字里行间,通过青春的诵读娓娓道来。第二届全国残疾人文学创作研修班的学员们朗诵了《路,在轮椅姑娘的脚下延伸》随后,来自第二届全国残疾人文学创作研修班的学员们朗诵了《路,在轮椅姑娘的脚下延伸》。这篇发表于《中国青年》1983年第3期上的报告文学,率先在全国报道了残疾姑娘张海迪自强不息的先进事迹。“‘社会需要’这四个字,忙忙碌碌的人,有时意识不到它;庸庸碌碌的人,不大去理会它;但对一个渴求生活的人来说,能使他感到充实,感到幸福!正像海迪自己说的那样:‘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就要为创造美好的新生活而奋斗。’”河北正定县第九中学青年教师刘畅声情并茂地朗诵了青年习撰写的《知之深 爱之切》1983年,《中国青年》杂志在全国开展了“我爱中华”征文活动,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欣然提笔撰文《知之深 爱之切》,该文发表在《中国青年》1984年第5期上。青年习将正定视为第二故乡,文章饱含对正定县的热爱,从《家乡—人杰地灵》《先辈—前赴后继》《社会主义—改天换地》三个层面,详细描绘了正定深厚的历史文化、英雄人物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正定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振兴中华最终还要落实到她的每一寸土地,强调“振兴正定,青年当先!”他在文中写道:“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不但表现为对她的河山、民族、历史、文化难割难舍的依恋之情,还表现为对祖国和家乡的命运前途的倾心关注,并甘愿为祖国和家乡的解放和建设事业一掷热血的献身精神。中国人就是这样最忠诚的爱国者。”河北正定县第九中学青年教师刘畅声情并茂地朗诵了《知之深 爱之切》全文,背后的场景转换让人们看到了正定日新月异的发展,激励了更多中国青年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和人民。外交战线青年们在外交部大楼前深情朗诵了黄华同志的《在开放中走向世界》一文之后,外交战线年应《中国青年》编辑部之邀撰写的文章《在开放中走向世界》(原载于《中国青年》1987年第12期)。“几年来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是与青年们的种种努力分不开的。我们可以这样说,改革开放呼唤着新一代青年,青年也只有在对外开放的学习和实践中才能武装自己,为改革开放服务。青年不仅是对外开放的忠实理解者、积极拥护者,更是充满活力的生力军。”如今,外交青年们正在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奋勇向前,在平凡而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坚守职责,锐意创新,不断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在外交舞台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华章。黄道亮深情讲述习任闽江学院校长时破格录取他的故事随后,福建闽清残联副理事长、闽江学院90级文秘专业毕业生黄道亮为大家讲述了习校长破格录取他,让他成为福建省首位无双臂大学生的故事。这一故事原载于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精品图书《习与大学生朋友们》。黄道亮说:“从闽大毕业至今,我谨遵习校长勉励闽大学生的谆谆教诲,努力工作,扶弱助残。我将继续心怀感恩投入工作,做好残疾人的‘娘家人’,把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落实到每个残疾人身上。”首都大中小学生代表共同朗诵王怀让的诗作《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在演播厅现场,北京小学的曾润乔、崔家浩与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的学生共同朗诵王怀让的诗作《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激起现场观众的无限爱国热情:“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褐色的眼睛之中,我有着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眼睛,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在无数白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皮肤之中k1体育,我有着大地般黄色的皮肤,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北京服装学院学生张释艺朗诵袁隆平的《妈妈,稻子熟了》在第三篇章的结尾,北服学生张释艺朗诵袁隆平撰写的《妈妈,稻子熟了》:“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妈妈,稻子熟了,我想您了!”新的征程: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第四篇章为《新的征程:自信自强、刚健有为》,共10个节目,展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青团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自觉担当重任,深入基层一线,时刻冲锋向前,展现出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这一时期的《中国青年》引领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强国建设、复兴伟业,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绽放绚丽之花。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动车段青年职工朗诵习在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中对青年的寄语中国邮政青年在北京东四邮电局朗诵习在庆祝中国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对广大共青团员的寄语中国电建青年在白鹤滩水电站前朗诵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青年的寄语中国电信的青年们在中国电信研究院朗诵了国家主席习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对青年的寄语来自中国铁路、中国邮政、中国电信和中国电建的青年们分别朗诵了习在建党百年庆祝大会、建团百年庆祝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及2023年新年贺词中对青年的寄语。“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声声朗诵,激情澎湃,读出了习对新时代青年的殷殷嘱托,也激励着更多收看直播的青年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奋进。中国农业大学学生代表兰新凯(右)、王柳月(左)在校园里共同朗诵了习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迎来又一个五四青年节。习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期望,并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殷殷关怀暖人心,谆谆嘱托鼓干劲,激荡起广大青年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蓬勃力量。中国农业大学学生代表兰新凯、王柳月在校园里共同朗诵了习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文化志愿者、青年演员冉倩在演播厅现场朗诵了《荆棘与荣耀:新时代女排奋斗记》选段。文化志愿者、青年演员冉倩在演播厅现场朗诵了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精品图书《荆棘与荣耀:新时代女排奋斗记》选段。该文是郎平为该书写的序,回顾了她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直至新时代,为国家荣誉拼搏奋斗的心路历程。“即使是被挤压到绝境,也希望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再搏一下,这就是女排精神,不是一定赢得冠军,但是永远要有一颗冠军的心k1体育。身处低谷的时候自立自强,站上高峰的时候不忘初心。”时代楷模、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用视频发来五四青年节祝贺语南部战区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一级上士、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是八一勋章、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等称号获得者,《中国青年》2018年第24期对杜富国的事迹进行了报道,2019年第10期将杜富国作为封面人物给予报道。杜富国通过视频号召全国广大青年朋友牢记习的嘱托,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以奋斗的姿态激扬青春,为国家发展挺膺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甘肃舟曲青年干部李红艳讲述《张小娟的故事》2019年10月,甘肃舟曲扶贫办原副主任张小娟扶贫路上不幸牺牲后,《中国青年》三次派出记者赶赴舟曲,率先、全面、深入报道了张小娟的先进事迹k1体育,在全国引发巨大反响。张小娟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员、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张小娟的生前同事、好朋友李红艳充满深情地讲述着:“小娟留给我的不仅是美好的回忆和无尽的悲伤,更有鼓舞我们在乡村振兴路上一往无前的强大精神动力。她用生命描绘了青春最绚烂的色彩,谱写了扶贫最动人的华章。继续走她没有走完的路,完成她未竟的事业,我将继续寻着她的光,在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中努力奋进……”特约主持人吴大鹏(左)和《中国青年》记者、主持人屈舒鹤(右)用激越的声音朗诵《我永远是那首青春之歌》今年是《中国青年》创刊100周年,诗歌《我永远是那首青春之歌》展现了《中国青年》的百年办刊历程及百年不变的初心使命: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传播党的理论,做青年的良师益友、指路明灯,廓清青年的思想迷雾,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持人吴大鹏、屈舒鹤的激情朗诵,呈现了一百年来《中国青年》以栋梁气魄为骨,先锋品格作魂,绘就的无愧于时代的精神图谱和一部壮丽的青春史诗,他们从1923年创刊时的觉醒青年眼里,一直走进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心里。北京服装学院学生代表集体朗诵《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本次活动的压轴节目是来自北京服装学院的19位学生代表共同朗诵的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在中国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献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不忘初心,青春朝气永在;志在千秋,百年仍是少年。奋斗正青春!青春献给党!”铮铮誓言,表达着青年们在新时代朝气蓬勃的青春力量。描绘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巨变,感召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拥戴核心、自信前行,挺膺担当!震人魂魄的声音永远不会消散。本次直播活动在青年和团员干部中间激起热烈反响。本次活动得到了全国各级团组织的大力支持,也获得了他们的高度肯定。中国电信集团团委书记阎丽莉称组织了该集团青年团员们观看了直播,“节目很阳光,很温暖。”中国电建团委书记贺宜对节目的策划创意印象颇深:“直播质量很高,四个篇章策划得很精彩。”中国邮政团委书记王宁评价说:“形式设计得好、内容选得好,青年们诵读表现也非常精彩。通过不同青年们的演绎,进一步感悟领袖魅力和真理光芒,感觉经典也重新焕发了活力和生命力。”中建三局北京公司直属分公司团委书记陈甜甜表示:“青春正当时,不予负流年!我从朗诵中汲取了青春力量,要继续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来服务青年,用‘青言青语’讲好青年故事。”参与讲述的河北西柏坡青年周嘉琪表示:“将始终牢记青年使命,勇担时代重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继续将革命老区精神发扬光大,为祖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山东金乡青年高珂说:“金乡是英雄王杰的故乡,王杰精神孕育于此,在金乡这片热土上为大家朗诵王杰同志的日记,我获得了极大的自豪感,激动万分、深感荣幸。希望广大青年能够担当历史使命,凝聚磅礴力量,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中国传媒大学的澳门籍学生秦颖冬说:“通过诵读雷锋日记,感受着他的言行,进一步理解他的人生信条——不为自己,只为他人。这种大爱无疆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也教育着我们。朗诵《雷锋日记》不仅仅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责任,希望通过自己的朗诵,将雷锋的故事和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青年受到启发,从而践行雷锋精神。”

  习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2022北京冬奥会希腊代表团引导员、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学生荆典担任本次诵读活动中《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节目领诵。她表示要把握时代赋予的机会,与民族同进步,与祖国共成长,以饱满的精神姿态投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学生代怡然表示 ,通过经典诵读,深刻感悟新中国来之不易,十年伟大成就的取得极不平凡,看到了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团结一心向前进。“强我中华,青春争先”是本次活动的主题,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一名中国青年,首要的任务就是将国家的利益放在心中,做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有积极作用的青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顾琳琳表示:“这样的思政活动,既是一种纪念,也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追梦。《中国青年》杂志是我们当代青年难得的有内容温度和伴随我们成长的经典刊物!经典文章在不断创新实践教学的形式和载体,是有效提升思政课教育和提升教学育人效果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不同时间节点的青年使命担当,对于增进知识、启迪思维、锤炼能力、涵养自己的内在品质大有裨益。”中国青年杂志社负责人表示,该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创新开展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贯彻落实习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的精神,积极挖掘、开发、利用《中国青年》红色资源优势,用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现代传播技术为大中小学开展大思政教育提供优质内容供给的有力探索。今后,《中国青年》将进一步聚焦青年精神素养提升,满足广大青年精神文化新需求,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更广泛的青春力量。该活动由《中国共青团》杂志社、中华儿女报刊社、青年文摘杂志社、青年文学杂志社、农村青年杂志社、华夏教师杂志社、青年视觉杂志社、虹杂志社协办。河北、江苏、福建、江西、山东、上海、重庆、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各级团组织,全国铁道团委、中国电信团委、中国电建团委、中国邮政团委以及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外交学院、北京服装学院、东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团委,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北京联络部、中国人民31637部队、周恩来纪念馆、方志敏纪念馆、山东金乡县委组织部、陕西延安市国资委等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强我中华,青春争先——《中国青年》百年经典诵读网络直播活动”回放监制:皮钧终审:蔺玉红审校:刘晓 刘博文编辑:黄莲蕊(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