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k1体育持“四个意识”引领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发布时间:2023-05-29 04:27:44 人气: 作者:小编

  k1体育2017年2月27日,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下文均简称《意见》),可以说这一文件的出台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期指明了工作方向和目标,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面对这一总体环境的变化,有必要从多方位多视角出发,对自身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情况与当前总体政治发展形势和要求进行综合研判分析,从中找出一条符合当前《意见》指示精神中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方式和道路,真正在追求师生学术道路的过程中做到不“跑偏”。

  《意见》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要求是全方位系统化的,它所代表的是社会主义高等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方面的总体规划,是当前所有高校在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总目标。而我们在解读理解《意见》内容时,又必须结合当前高校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现实性和阶段性,因此就有必要将《意见》中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多个要求进行目标分解式的理解和执行。当前特别值得我们去深入关注的是《意见》中所指出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要加强教师队伍和专门力量建设。强调要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

  正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言,《意见》原文为什么在提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时,要将提升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作为独立的一部分特别提出来?这正是因为教师作为高校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性力量,实质上他们就是学生群体在高校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信息教育“源头”。今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得到进一步提升,不能只看重“管理”优化,要更注意重视“思想”优化,特别是高校教师群体,尤其是新时期进入高校平台的年轻教师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真正搞好了他们的思想政治建设,才有可能保证他们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过程中,不出现“跑偏”或者“走歪”的现象。

  教师作为高校工作开展的核心力量毋庸赘述,我们真正要去发现的是教师力量所具有的身份权威影响力,这种受中国传统思想教育长期影响所形成的特殊“产物”,不但为教师群体赢得良好的社会名誉,同时也为其树立了“知识”权威的高大形象和影响力,因此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普通民众都会对教师群体提出更高的期望、给予更多的信赖,而这种特殊的影响力在学生群体中体现的则更为明显,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学生家长。而在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无形”的思想教育,其实相对于较生硬的制度性建设而言,其更需要借助的是无形的影响力和权威性,来增强传播范围和最终效果。无疑教师身份所具有的“无形”特殊影响力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最好助力,而高校教师自身思想政治水平如何,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实际成效的核心影响要素。

  理想信念教育不能是“凭空”的,更不能是“中空的”,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开展必须要融入课堂,融入到学生追求学术真理的过程中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群体就是不可回避的因素,一个教师在于思想政治水平上的状况如何k1体育,将直接关系到理想信念教育能不能真正的到开展和推行,因为高校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不是依靠“管理”进行学习,而是要依靠教师进行学习,老师在课堂上讲什么k1体育、倡导什么、推动什么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传播中的一部分,其在课堂中真正的价值能够得到多大的体现,能够展现多少吸引力,能够影响多少学生的思想,最终都要取决于这名授课的老师自身在于思想政治水平上有多“高”。因此,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水平是增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基础。

  什么才是真理,什么才是民主,什么才是社会主义?高校的学生是带着疑问来学校求学的,在这里他们不但在找寻正确的答案,同时也在探索未来的“方向”,因此教师作为“答疑解惑”者,给予学生在这些重大方向上的“答案”往往将影响成千上万的学生在价值观上的取向。我国在面对世界当前主要国家和强大力量还是处于资本主义阶段,同时全球还存在明显意识形态斗争的情况下,对高校学生进行价值观思想教育和引导是极其必要和正确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自身在发展过程中,青年群体在社会发展交替过程中,在思想层面能够始终与国家政治制度与国情相一致,不会出现因受西方价值观迷惑而混乱。高校作为当前我国重要的青年教育平台在价值引导方面的责任是十分重大的,这在《意见》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高校教师作为青年教育工作的直接承担者,以及价值观的“引导者”,其自身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尤其是在当前改革开放持续深化,中国社会和思想变动较快的情况下,高校教师作为学术群体在意识形态斗争过程中,有没有能力守住高校价值观引导“阵地”,将直接关系到整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结果。

  无可否认,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相对新时期党和国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而言确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方面,《意见》之所以单列一条针对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明确的要求,就是要求高校正视目前部分教师“学术过硬,政治偏软”或者“学术政治都不行”的问题。

  其实现在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不少非思政的课程听起来“津津有味”,甚至是“振聋发聩”,而一听到思政课,听到马克思原著经典、社会主义理论就“昏昏欲睡”,甚至“痛不欲生”。在对当前学生群体自身对于理论学习上所体现的“浮躁”进行批评的同时,我们也有必要反思,为什么就是思政课那么不好听,那么不好上,难道就真的是因为思政课的内容那么“无趣”,那么没有“吸引力”吗?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又有老师能够将如此枯燥无味的哲学课讲如此有吸引力呢。其实针对这一点,我们在排除学生排除课程内容这些客观原因之后,就应该看到教室在于思政课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有一部分思政教师,在专业理论水平上进步缓慢,不是在照本宣科,就是在陈腔滥调,一堂课上下来沉闷不已,既没有理论前沿性,又没有实践性k1体育,难怪学生会昏昏欲睡。这种现象的出现,从表面上看是教学方式的落后,但从本质上而言就是部分教师在思想政治素质上出现了“问题”,甚至可以说把自己本职专业的能力都丢的一干二净了,还怎么教育学生。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并非只是部分思政课和思政老师存在短板和缺点,从整体教师队伍的建设而言,部分其他学科的老师对于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的不重视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可能部分教师觉得自己是理科、工科的教师,距离思想政治很远,就不去重视这方面的要求,甚至部分党员教师也把党的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单地认为是“完成任务”,从而导致自身在于思想政治上存在严重的认识不到位,很多简单的思想政治问题都是一问三不知,而这种问题衍生到这些教师的课堂上,就变成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知识缺失的厉害,很多社会性的问题不能够与政治相结合,对于中国的国情没有清晰的认识,一旦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和冲击就很容易出现思想上的偏差。

  我们不能否认现在的教师队伍里,确实在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上有不合格的教师存在。部分教师加强了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学习,转变了以往存在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但是依然有个别教师利用所谓“学术自由”在高校的讲台上或者私下与同学的互动过程中,宣传西方价值观至上,无理贬低攻击中国政府和制度。这种行为的出现,如果只是个人价值观褊狭的表现,所带的影响有限,但是教师身份所带来的后果,对于学生群体而言往往是具有潜在毁灭性的,这种扭曲价值观对于学生群体的价值引导所带来的将是无法估量的伤害。

  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水平将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起到关键性的影响,那么要如何按照《意见》提升、改善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水平呢?这就有必要把“四个意识”融入到对高校教师队伍的思想教育中去,真正通过“四个意识”为高校教师队伍树立起应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政治观、大局观、核心观、看齐观。

  当前我们必须要在教师群体中树立“四个意识”,破除高校教师队伍中个别人员存在的“追求学术”等于“完全自由”的错误观点。在社会主义高等院校建设过程中,“学术自由”从来不等于“无底线”的行动,有的老师一直错误地认为进了高校就可以脱离党和国家的管理,把高校当成所谓的“法外之地”。其实这种观念是绝对错误的,在中国,任何事业都要以中国为领导核心,高校自然也不能例外。《意见》其实也在内容中明确要求高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要求和原则,不单要贯彻到高校的制度管理建设过程中去,更要贯彻到教师队伍中去,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认识到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必须具有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是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当前个别老师还有着“偏科”思想,认为自己是工科、理科与思想政治教育无关,因此没有重视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自身的课程中去,也不重视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甚至发表部分触及底线的言论,这是明显缺乏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的表现。针对这一情况,就有必要继续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要求所有教师都必须将自身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一定融合,或者授课过程中实现专业理论内容与社会主义理论的结合。同时推动教师队伍校外挂职制度,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能够脱离书本,通过实践结合理论的方式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同时也对当前社会主义的发展状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转变刻板理论教学的状态。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也正如《意见》中所强调的,高校教育工作“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中国大学需要培养的是了解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青年,是愿意为中国发展服务的青年。而要培养出这样的青年k1体育k1体育,就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的建设和教育中去。当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发展,不能只依靠学校管理制度去推行,不能只建立单独的考核机制,而是从教师队伍入手,通过培养教师队伍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教师队伍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用“造血—输血”的思维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传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摆脱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式、刻板模式,用更为轻松简单的师生互动模式实现最大化的影响和效果。(作者:江俊程 系郴州广播电视大学招生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