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国k1体育两会 政府工作报告为这些科技成果点赞

发布时间:2023-05-23 20:21:56 人气: 作者:小编

  k1体育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现了经济平稳运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国发展取得来之极为不易的新成就。

  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经受了世界变局加快演变、新冠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

  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五年,科技创新成果丰硕。这些领域中的代表性突破,生动诠释着“奋斗铸就辉煌,实干赢得未来”。

  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k1体育、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的主要任务是“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2021年4月29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入太空,推动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圆满完成,进入全面建造阶段。

  2022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在新年贺词中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

  中国空间站的整个建造过程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堪称完美,展现了中国载人航天30年发展的厚重积淀与强大实力,跑出了新时代中国航天发展的加速度。

  2022年k1体育,中国航天全年实施发射任务超过60次,再度刷新中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的纪录。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年度发射次数达53次,首度迈上50次大关,并刷新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连胜纪录。其中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搭载22颗卫星成功发射,创造我国航天“一箭多星”的最高纪录;我国首型固体捆绑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成功首飞;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术支撑。

  此外,快舟系列火箭成功实施4次发射,其中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新型商业运载火箭捷龙三号成功首飞。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并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嫦娥五号任务带回的月壤持续产出成果。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1731克月壤样品成功返回地面后,共有4批50余克月壤样品被分发至近百个科研团队。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各团队研究成果陆续发布k1体育。

  △国家航天局举行的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交接仪式上亮相的月球样品容器。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自发射开始,火星环绕器扮演了飞行器的角色,背负着陆巡视器,经过深空机动、4次轨道修正,走过约4.5亿公里的路径,一路上202天的过关斩将,顺利抵达火星。

  2021年2月10日,火星环绕器到达火星,正式履职“环绕火星”岗位。按照天问一号任务要求k1体育,火星环绕器在火星主要扮演通信器、探测器两大角色。

  2021年5月15日,火星环绕器将着陆巡视器准确送入落火轨道、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火星,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2021年5月22日,在火星环绕器的中继支持下,“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离着陆平台,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巡视的国家。火星车踏足火星后,火星环绕器为“祝融号”提供了近半年的中继通信后,圆满完成通信器的角色任务。

  2022年12月29日,火星环绕器成功环火687天,完成了一个火星年的环火飞行与探测,环绕器圆满完成探测器的角色任务。

  祝融号“火星找水”也有新发现。我国科学家利用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数据,在地质年代较年轻的祝融号着陆区发现了水活动迹象,表明火星该区域可能含有大量以含水矿物形式存在的可利用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73届国际宇航大会上,国际宇航联合会专门为获得该组织年度最高奖——2022年度“世界航天奖”的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团队举办成果介绍会。

  2020年11月10日,“奋斗者”号成功探底马里亚纳海沟,创下中国载人深潜10909米新纪录。

  2022年是我国“奋斗者”号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常规化运营第二年,累计在海上作业天数202天,共完成75个潜次,科学潜次平均下潜深度5912.8米,新增了4次万米级下潜。在海上战风斗浪的实践检验中,“奋斗者”号状态稳定,故障率大幅降低,没有一个无效潜次。

  2022年,“奋斗者”号还成功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开展水下联合作业,初步形成两台载人潜水器联合作业规程,包括布放回收流程、水下通信口令及作业注意事项等,开拓了我国两台载人潜水器联合作业之路。

  为满足我国地球深部探测工程的重大需求,我国于2009年启动了“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其中第九项目“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由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担任负责人,该项目的第五课题“深部大陆科学钻探装备研制”由时任吉林大学副校长、教授孙友宏担任负责人,该课题的主要任务是研制“地壳一号”万米钻机。

  2013年10月15日,50辆大型拖车装载着被分拆成零件的“地壳一号”从四川省广汉市出发前往东北;2014年4月13日零点,“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在位于松辽盆地的松科二井现场实施开钻作业;2018年6月2日,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万米钻机“地壳一号”正式宣布完成“首秀”:以完钻井深7018米创亚洲国家大陆科学钻井新纪录,标志着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德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

  △位于松辽盆地的松科二井拍摄的“地壳一号”万米钻机整机系统。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超级计算机是“计算”的顶级平台,能够高速、高效处理普通计算机无法处理的大量资料,是各国竞相角逐的科技制高点,也是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体现。

  我国的天河一号、天河二号、神威·太湖之光,都曾经登上过超级计算机世界500强排行榜的榜首。

  △安装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北斗系统自20世纪90年代启动研制,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先有源后无源,先区域后全球,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北斗“三步走”发展战略圆满完成,北斗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三号具备导航定位和通信数传两大功能,可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共7类服务,全球服务可用性优于99%。

  2022年7月30日,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成果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展示了大众智能手机北斗短报文通信服务新功能,以及基于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的星地融合解决方案和技术方案成果,这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短报文通信服务由行业应用迈入大众应用的发展新阶段。

  △在河南省邓州市小杨营镇安众村,加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拖拉机在无人驾驶状态下播种。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2016年8月16日,“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量子密钥分发等三项关键技术研究。

  2020年6月15日,我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

  2012年,潘建伟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百余公里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2022年,他们成功实现突破,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次实现了地球上相距1200公里两个地面站之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向构建全球化量子信息处理和量子通信网络迈出重要一步。

  2020年12月,我国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确立了中国在国际量子计算研究中第一方阵地位。

  2021年10月26日,中国科学家宣布成功构建113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二号”,求解高斯玻色取样数学问题比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0的24次方倍,可以说是亿亿亿倍,在研制量子计算机之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2021年1月30日,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

  2022年3月25日k1体育,“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第二台机组——福清核电6号机组正式具备商运条件。至此,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标志着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之后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向建设核工业强国迈出坚实一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型号总设计师唐长红4日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说,今年是运-20飞机首飞十年。去年,C919大型客机圆满完成全部试飞任务。与运-20、C919比翼齐飞的还有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

  2022年12月9日,国产大飞机C919的全球首家用户东航,正式接收首架C919飞机,标志着国产大飞机迈出市场运营的“第一步”,也标志着中国民航运输市场首次拥有中国自主研发的喷气式干线交付东航的全球首架机的首班验证飞行开启,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飞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这标志着东航全球首架C919总计100小时的验证飞行拉开帷幕,将全面检验东航C919商业运行各项工作的可靠性,为后续顺利投入商业载客飞行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