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体育总署将采取17项措施加强报刊记者站监管 遏制网络敲诈

发布时间:2024-01-01 10:13:28 人气: 作者:小编

  k1体育《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近日从新闻出版总署 获悉,针对目前报刊记者站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新闻出版总署拟从5个方面采取17项措施,进一步加强对报刊分支机构及记者站的监督管理。

  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是必须加强和完善新形势下的报刊主管主办单位制度,切实发挥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在报刊记者站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具体措施包括:主管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报刊出版单位导向、人员、资产管理;报刊出版单位要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记者站管理;行业类报刊驻地方记者站须接受地方行业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二是坚决保障正规合法报刊记者站在地方依法开展新闻采编活动,严肃查处并撤销一批违法违规记者站,表彰推广部分报刊社记者站管理的有益经验。据了解,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将全面汇总各地发现的假记者利用网络发布信息进行敲诈的问题,并向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有关部门通报,建议相关部门联合采取措施,打击利用网络刊发负面信息进行敲诈勒索的非法活动。针对部分报刊单位设立新闻网站,并将网站地方频道与有关公司合作,或将其承包给记者站或个人,导致出现一些单位或个人以网络负面报道形式搞敲诈勒索的问题,进一步规范新闻网站地方频道商业网站地方频道的权责归属及管理制度,探索新媒体新闻采访的管理手段,实现网络管理有法可依,遏制利用网络进行新闻敲诈的行为,从源头上杜绝隐患。

  三是必须加强记者站的科学管理和宏观调控,全面推进报刊记者站重新登记,完善报刊记者站查询制度、新闻从业不良记录登记制度。

  四是积极构建党委宣传部门、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司法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监督日渐完善的记者站有效管理机制。

  关于如何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建议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逐步探索报刊记者站专项治理与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相结合,与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相结合,与全国“扫黄打非”工作相结合,与当前深化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相结合,与报刊退出机制相结合,与完善报刊主管主办单位制度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此外,党委宣传部门、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制定新闻采编人员从业行为规范方面的行政法规。 (记者晋雅芬)

  编者按 对报刊记者站实施监管,是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从报刊记者站的现状及人员结构来看,目前报刊记者站管理还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为此,《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了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予以解答。

  今年以来,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频出重拳,通过开展报刊记者站专项治理“百日行动”、加强报刊记者站年度核验、对记者站一律重新登记并换发统一印制的报刊记者站登记许可证,并组成检查组对河南、黑龙江等8个省以及中国质检报刊社等4家中央报刊出版单位进行督查指导,进一步加强对报刊分支机构及记者站的管理。

  报刊记者站年检,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对记者站实施日常监管的重要手段。在2010年度核验工作中,各地以检促管,严格记者站年度核验条件,确保年检不走过场、取得实效。同时,结合年度核验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工作,对违规或运转不正常的记者站进行缓验,对长期停止运转的部分记者站进行清理注销。从年度核验结果看,少数中央报刊出版单位尤其期刊出版单位驻各省记者站被缓验和注销的情况比较集中。

  4月15日~7月25日,在全国开展的记者站专项治理“百日行动”,也旨在对违规记者站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据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百日行动”期间,各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均成立了以局领导为组长的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研究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对“百日行动”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福建省新闻出版局专门制作了《记者站专项治理“百日行动”自查自纠表》,详细列出重点检查的11项内容,要求各记者站逐条对照自查、如实填写,自查自纠报告和整改情况说明须经报刊出版单位审核并盖章,对隐瞒存在问题的予以严肃处理。同时,将此项活动与记者站年检相结合,共缓验记者站15家,注销记者站2家。

  公布举报电话,认真处理群众举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也是此次开展“百日行动”的一大亮点。各地均在省级党报、晚报以及地市党报上公布了本次活动的消息,介绍专项治理的重点、范围和要求,并公布省新闻出版局的举报电话,安排专人接听,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重要作用,对群众举报做到件件有处理、宗宗有结果,对核实存在违规问题的记者站责令其停止一切新闻采访活动,并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同时,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日活动。比如,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在省人民会堂广场举办打击新闻“四假”宣传日活动,制作宣传展板并向群众散发宣传资料近万份,讲授新闻记者证防伪技术和鉴别知识以及中国记者网网上验证查询系统,并公布记者站治理专项活动举报电话,广泛调动群众监督举报记者站违法违规行为的积极性。

  此外,各地在专项治理行动中还注重工作方法和效率,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突出的报刊出版单位记者站进行认真排查,将其作为专项治理的重点对象,对在专项治理中发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报刊记者站一律责令立即整改。自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以来,河南省共处理各类案件45起,其中涉及非法记者站4起,非法刊物1起,涉嫌欺诈9起,虚假失实报道4起,新闻记者违规违纪和报刊记者站问题10起。目前已逮捕2人,刑事拘留2人,治安拘留1人,行政处罚4起,取缔非法新闻机构6家,纠正报刊违规33次,调解投诉纠纷6起,约见违规单位领导诫勉谈线次。

  很多报刊出版单位都在其辐射的广大区域建立了若干记者站。应该说,这些记者站的建立延伸了新闻的触角,为拓宽新闻渠道、丰富报道内容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部分报刊记者站的建立却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并未将心思放在新闻报道上。归结起来,目前报刊记者站主要存在以下五大病症:

  目前,部分报刊记者站仍然承担报刊发行任务,少数记者站从事经营创收任务,个别记者站违规情节严重。在中央报刊记者站尤其是行业类报刊中表现比较突出,部分报刊记者站设站思想不端正,错误地将记者站视为报社的经济增长点,出卖牌子、变相承包给个人或下达经营任务、规定创收指标。

  《中国食品安全报》有30家记者站,在每家记者站设有1名发行员和1名广告员,由记者站站长负责监督,该报河南记者站站长刘太宜涉嫌敲诈基层企业,经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核查情况属实,依法作出撤销该报河南记者站的行政处罚。《今日信息报》驻黑龙江记者站聘用5名~6名工作人员,去年全年发稿量却只有20余篇。据辽宁省新闻出版局反映,一些记者站还在违规从事报刊发行、广告业务。个别中央报刊记者站工作人员在从事新闻采访、组稿、通联等新闻业务工作的同时,将大量精力用于在行业内开展报刊发行,记者站的日常工作往往同报刊的发行额挂钩,严重影响记者站宣传报道工作的正常开展。

  病症二:部分报刊社对记者站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记者站在采编工作方面的积极性和效果,同时也是少数记者站违规经营、借用党政场所办公等问题的诱因

  据2010年报刊记者站年检数据显示,全国报刊记者站平均经费不足5万元,每家记者站平均有两名工作人员,经费远不能满足日常需要。目前,中央行业专业报记者站将办公地址设在党政机关的现象仍未杜绝,一些报社将记者站设在党政机关,报社往往只承担人员工资,其余办公经费均由当地党政机关负担。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反映,一些报刊社仍将承揽广告、发行报刊作为工作任务,向记者站下达经营指标。因此,从报刊社层面提高其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记者站违规经营的问题。

  在涉及地方长期采访活动中,一些报刊社未按照规定和要求在地方设立记者站,而是通过直接派出驻地记者的方式开展新闻活动,给管理加大了难度。一些报刊社派出记者单兵行动,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流动性强,新闻出版部门很难及时掌握相关情况,派出记者从事负面报道、牟取不正当利益的事件日渐增多。《企业党建参考报》未在河南、山东等地设立记者站,却以派驻记者在当地驻留等形式违规从事新闻采访活动,部分派驻记者驻留时间达一年以上,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已要求相关省局对此进行查处,目前该案正在处理中。据辽宁省新闻出版局反映,《中国城市经济》等报刊社借外派开展舆论监督的名义向基层企业索要版面广告费,基层单位不胜其扰,反映强烈。

  病症四:少数中央报刊单位对记者站未尽到管理职责,案件当事人因种种原因不愿提供证据,少数报刊记者站处于管理的真空地带

  各省新闻出版局普遍反映对中央报刊记者站的管理要付出较多的人力和时间,主要是因为部分中央报刊社对记者站的管理不到位,如未落实办公经费,未任命符合条件的记者站站长,部分记者站设在党政机关,有的记者站全年很少开展新闻采访活动。个别中央报刊社只听记者站汇报不到驻地查访,不了解记者站实际情况,出现问题极力开脱责任,部分中央报刊记者站在地方以中央媒体自居,不按时参加年检、不配合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管理的情况屡屡出现。在日常行政管理中,一些有违法违规行为的报刊记者站采取较为隐蔽的违法违规形式逃避监管。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在查处利用新闻报道敲诈勒索等违法案件的过程中,部分企事业单位和党政部门从自身角度出发,往往采取息事宁人的消极态度,不愿意或不配合相关取证工作,使案件因证据不足难以立案。因证据不足对违法违规行为嫌疑较大的记者站无法作出有效行政处罚的现象比较普遍。

  病症五:少数报刊记者站一班人马,打着两块甚至多块牌子进行非法活动,真假记者相互勾结。周刊、网站和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成为其实施新闻敲诈的重要工具

  近年来出现了所谓的网络记者站和网络记者,以发送核查函的形式核实线索,以网站地方频道的形式发布新闻,并从事采编、广告、拉赞助等经营活动甚至对基层单位实施敲诈勒索。这些网站绕开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管理和相关管理规定,同时不以报刊的实体形式刊登新闻,但借用报刊或报刊所办周刊的名义,依托网络快速传播的特点,与一些新闻网站甚至门户网站达成所谓“战略联盟”,迅速转发虚假或不实新闻,造成恶劣影响。例如,《北方周末报》江苏记者站未经批准加挂华东新闻中心的牌子,并在山东设立办事处、新闻热线和网站,接受群众的举报和投诉,该中心设有采编、发行和广告等多个部门,从事经营活动,并涉嫌违规出版《北方周末报》华东版。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已对该报社作出相应处理,责令其纠正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并给予报社警告处分。

  针对报刊记者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了解到,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拟从5个方面采取17项措施,进一步加强报刊记者站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加强和完善新形势下的报刊主管主办单位制度,切实发挥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在报刊记者站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主管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报刊出版单位的导向、人员k1体育、资产管理。报刊转企后,主管主办制度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主管单位要切实承担起管导向、管资产、管班子的责任,要对所管报刊记者站、经营部门、采编人员进行集中检查清理。对于所管报刊违法违规问题严重的主管单位,不再增加新的报刊。对于主管主办单位不能履行职责,致使报刊出版单位丧失继续举办条件的,由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对该出版单位撤销登记。

  ●报刊出版单位要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记者站管理。完善记者站报道、通联和用人制度,对记者站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估考核,严禁聘用不符合任职条件的人担任记者站站长,严格禁止记者站自行招聘记者和工作人员,严格规定记者站不能私自设立网站和编发专刊。加强记者站的检查巡视制度,定期征求地方党委宣传部门、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业务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意见和建议。

  ●行业类报刊驻地方记者站须接受地方行业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行业报记者站均要接受当地行业机关的工作指导和监督,由其进行业务和党组织的管理工作。

  坚决保障正规合法报刊记者站在地方依法开展新闻采编活动,严肃查处并撤销一批违法违规记者站,表彰推广部分报刊社记者站管理的有益经验。

  ●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和保障正规合法报刊记者站在地方依法开展采编活动。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支持记者和报刊记者站依法开展新闻采访活动,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监督,依法保障媒体的新闻采访权。对于侵犯记者及记者站采访权益的违法违纪行为,属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应及时调查、核实。查证属实的,应当依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并及时向上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反馈处理结果。

  ●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在加强报刊记者站违法违规活动监管的同时,要树立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服务工作。组织报刊记者站集中学习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通报相关情况及管理要求,建立健全记者站综合评议制度,对评选出的优秀记者站予以表彰。

  ●严肃查处并撤销一批违法违规记者站。对在记者站专项治理“百日行动”中发现的报刊记者站严重违法违规案件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并向社会公开通报。

  ●研究处理真假报刊和记者利用网络敲诈的问题。全面汇总各地发现的假记者利用网络发布信息进行敲诈的问题,并向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有关部门通报,建议相关部门联合采取措施,打击利用网络刊发负面信息进行敲诈勒索的非法活动。针对部分报刊单位设立新闻网站,并将网站地方频道与有关公司合作,或将其承包给记者站或个人,导致出现一些单位或个人以网络负面报道形式搞敲诈勒索的问题,进一步规范新闻网站地方频道商业网站地方频道的权责归属及管理制度,探索新媒体新闻采访的管理手段,实现网络管理有法可依,遏制利用网络进行新闻敲诈的行为,从源头上杜绝隐患。

  ●表彰推广部分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和报刊出版单位记者站管理的有益经验。我们将推广安徽k1体育、浙江等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成熟经验和做法,安徽省新闻出版局组织成立“中央新闻单位驻皖记者站联合会”,并提供办公场所和经费支持,同时组织该协会配合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管理工作,加强记者站自我管理,增强记者站的归属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同时对《中国青年报》、《齐鲁晚报》、《华商报》等记者站管理规范k1体育、制度健全的报刊出版单位给予表扬,在全国新闻出版行政系统和报刊出版单位中推广相关管理经验。

  加强记者站的科学管理和宏观调控,全面推进报刊记者站重新登记,完善报刊记者站查询制度、新闻从业不良记录登记制度。

  ●对保留的全国报刊记者站一律重新登记并向社会公示。新闻出版总署已要求各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结合报刊记者站2010年度核验工作,对保留的报刊记者站统一进行重新登记,重新填写新闻出版总署监制的《报刊记者站登记表》,发放新闻出版总署监制的《报刊记者站许可证》。完成重新登记工作后,将通过当地主要媒体或者政府网站公布报刊记者站及记者站负责人名单。

  ●对中国记者网进行升级改造,建立全国统一的新闻采编人员不良从业行为记录数据库。《新闻采编人员不良从业行为记录登记办法》印发后,总署将根据各地填报的登记结果,并结合中国记者网的升级改造,建立全国新闻采编人员不良从业行为记录查询系统。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将定期通报情节恶劣或者造成严重影响的不良从业行为,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中国记者网查询不良从业行为记录。

  ●利用中央报刊记者站重新登记这一契机,对全国所有报刊记者站人员、经费、刊发稿件等情况进行数据汇总分析,做好记者站总量结构布局的规划,并在中国记者网上及时发布、更新报刊出版单位、记者站、新闻记者等详细信息,介绍记者站业务范围、记者采访要求,提供辨别真假记者的办法和途径,帮助公众识别假记者站、假记者和违规违纪行为。

  积极构建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党委宣传部门、司法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监督日渐完善的记者站有效管理机制。

  ●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严把记者站审批准入关口,将其作为报刊记者站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严格履行记者站审批职责k1体育,对设立记者站报刊社的资质和开展宣传报道活动的能力进行评估论证,并充分征询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群众意见后再履行审批手续。各地要以年检为抓手,强化记者站管理,对记者站遵守宣传纪律情况、年度发稿量、从业人员资质等提出严格要求,对达不到要求的记者站进行缓检和诫勉谈话,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彻底或已不具备继续设站资格的,予以注销登记。各省要结合本辖区实际,制定本省报刊记者站综合评估办法和实施细则,对属地记者站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评估对记者站进行奖惩。

  ●建立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联合打击假报刊、假记者站、假记者的合作机制。地方党委宣传部门要加强对记者、记者站违法违规问题的证据保存,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及时与地方党委宣传部门沟通情况,对假报刊、假记者站、假记者以及新闻敲诈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设立新闻从业不良行为举报电话,进一步加大中国记者网的宣传力度,使得基层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普遍了解通过中国记者网查询真假记者和报刊,形成社会监督机制。

  ●建立刑事案件移交机制。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配合“扫黄打非”部门和司法部门,对假报刊、假记者站、假记者以及记者违法犯罪问题的管理对接及沟通机制。对当前日渐增多的新闻敲诈等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应及时保存证据后向司法机关移交,并及时追踪案件侦查、判决结果,并根据法院判决结果,完善新闻不良从业记录登记制度。

  ●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逐步探索报刊记者站专项治理与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相结合,与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相结合,与全国“扫黄打非”工作相结合,与当前深化报刊体制改革相结合,与报刊退出机制相结合,与完善报刊主管主办单位制度相结合的有效机制。

  ●进一步研究探讨制定新闻采编人员从业行为规范方面的行政法规。在认真贯彻落实《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新闻记者及采编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新闻出版总署将印发《关于防止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进一步规范新闻采编秩序,以防范失实报道,杜绝虚假新闻。

  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共有3815家报刊记者站。其中,中央报刊出版单位记者站2520家,省市报刊出版单位记者站1295家;从2010年度核验结果看,3568家记者站通过年检,89家记者站暂缓登记,86家记者站被注销,72家新设记者站按照相关规定不参加年检。2010年全国报刊记者站共刊发稿件612125篇,平均每个记者站年发稿量为160篇。2010年全国报刊记者站人员总数为7894人,其中报社在编人员3822人,聘用人员3303人,其他人员769人,平均每家记者站人数为2.1人。

  从各省报刊记者站数量看k1体育,平均每省设有记者站123家,四川、山东、广东记者站数量居前3名,分别为283家、250家、239家;西藏、宁夏、海南记者站数量最少,分别为31家、62家、67家。从各省报刊记者站年度核验结果看,山西、福建、贵州暂缓年度核验的记者站数量最多,分别为18家、15家、14家。其中,贵州省缓验记者站数量约占其记者站总数的20.9%;海南、天津、四川注销记者站的数量最多,分别为17家、14家、14家,其中,海南省注销记者站数量约占其记者站总数的25.4%;从新设记者站数量看,湖南、广东、福建新设记者站数量最多,分别为15家、12家、5家,其中,湖南省新设记者站数量约占其记者站总数的13.5%。□本报记者 晋雅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