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环境下的报纸新闻采编方式创新k1体育

发布时间:2023-10-30 02:28:28 人气: 作者:小编

  k1体育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与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受众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传媒形态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和适应。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报业已死”“报纸寒冬论”的声音不绝于耳,媒介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传统报业为了应对新媒体技术的挑战,从传播结构、平台、渠道、主体到生产方式都在发生巨变。

  对于传统报业而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借助二维码、社交媒体和电子报三个新媒体平台,分析其各自用户特征,报纸可对生产内容进行合理的分销和重组,降低成本、集聚用户、完善体验。同时,始终不放弃报纸本身内容的精耕细作,在思考性、思辨性和深刻性上苦下功夫。如此,报纸才可能在全媒体时代显现生机。

  近年来,中国水运报社正着力打造全媒体平台,实现集报纸、杂志、网站、杂志、移动互联网为一体的多元化生产。在新闻内容生产上,中国水运报社探索选择“中央厨房”式的生产模式,开始报刊网一体化经营的创新探索。通过“中央厨房”式的集中烹调,能够有效地整合媒介、新闻、信息、人力等各方面资源,实现“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的全媒体生产。

  20 世纪90年代,当报业正以“朝阳产业”的姿态在发展的路上狂奔的时候,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瞬间崛起,为报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报纸呈现出发行量下滑、广告经营额下降、读者阅读数量减少等态势,读报群体开始向老龄化方向发展,“报纸已死”、“报业寒冬论”的声音不绝于耳。

  数据显示k1体育,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网民数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首位。由此可见,互联网对纸媒的冲击和替代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与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受众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传媒形态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和适应。与传统纸媒相比,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顺应了当今受众的个性化发展方向,具有交互性、时效性、全球性等不可替代的优势。部分报纸的内容甚至直接摘自网络,在同新媒体的竞争中无法体现出优势,使得大量受众被瓜分。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报业已死”、“报纸寒冬论”的声音不绝于耳,媒介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传统报业为了应对新媒体技术的挑战,从传播结构、平台、渠道、主体到生产方式都在发生巨变。另外,以手机、户外电视为代表的移动媒体发展潜力巨大,也对传统报业造成一定的威胁。当前,由于手机网络和使用的普遍性,手机市场的发展前景巨大,这一“第五媒体”的代表也强有力地冲击着传统报业的发展,传统报业与新媒体的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因此,纸质媒体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先机,必须迅速在传统媒体的平台上建立全媒体整体发展战略,打造全媒体的“中央厨房”,将精神文化产品内容进行集成,输出到不同的终端,并根据受众的不同需求进行不断调整变化。一次制作,一次投入,形成主媒体生产线和大规模集约化的产业链条,对个性化的定制产品做对象化、分众化的表达。同时,要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这就意味着传统媒体要“嫁接”新媒体,不仅要在内容和技术上实现对接,而且要在技术、营销、融资等方面向新媒体学习。在表达方式上,传统媒体要不拘一格,一方面要为社会提供主流价值观和正能量,另一方面也要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资讯,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需求。要接地气,通过多种介质,用老百姓能接受的方式提供新闻资讯。

  在报业全媒体转型的道路上,中国水运报抢得了先机,奠定了基础,在实践中积极将成型的传播链条。2016年,中国水运报社成功地打造了全媒体平台,实现集报纸、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为一体的多元化生产。在新闻内容生产上,中国水运报选择了“中央厨房”的生产模式,开始报网一体化经营的创新探索。通过“中央厨房”的集中烹调,能够有效地整合媒介、新闻、信息、人力等各方面资源,实现“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的全媒体生产。

  通过“中央厨房”式的新闻生产,中国水运报建立了全媒体采编中心,生产主体由传统的采编人员变为专业化的全媒体海军陆战队,并实现“专业化+全民化”的转型。它采用集约化、数字化、多样化的新型生产方式,实现了报业的全媒体化生产流程,并生产出高质量、融合化的新闻内容产品。有效地应对了新媒体的冲击与挑战,实现了报业集团的全媒体转型,提升了中国水运报的品牌价值。

  报纸以广告作为营收主要来源,最能体现报业经营状况的是广告刊登额。从2012年以来,报纸广告连年大幅下滑,而所谓报业“断崖式下滑”也主要指广告刊登额。2012年,报纸广告从2011年的上升11.2%陡然成下降7.3%,2013年又继续下降8.1%,到2014年报纸广告的降幅很快就成了两位数,为-18.3%,2015年的情况更是严重,下滑达35.4%,“断崖式下滑”由此而来。2015年与2011年相比,累计降幅已经达55%。进入2016年,情况也不容乐观,2016年上半年的报纸广告的花费同比下降41.4%,广告资源量同比下滑了40%。

  报纸发行量也是报纸经营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根据世纪华文对全国70个城市的报纸零售终端(包括报刊亭、报摊、便利店、超市、书店等)的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各类报纸的零售总量与2014年相比下滑了46.5%,其中都市报类下滑幅度最大,2015年零售发行下滑50.8%,居于各报种之首,财经类报纸下降7.3%、生活类报纸下降10.8%。与此形成鲜明的是党报和时政类报纸的零售上升或稳定态势。2015年全国党报的整体零售量维持稳定,时政类报纸零售微涨17.5%,但是由于党报和时政类报纸在报纸零售中所占的总份额不大,因此,其对于报业的整体零售的拉动幅度也不高。

  报纸发行量的下滑,除了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之外,更大的一部分原因是报纸媒介吸引力的下滑。新的媒介渠道分食了报纸原有的市场份额,导致报纸阅读率持续下降。人们越来越多地从新媒介渠道获取信息,年轻人更是如此,纸媒受众呈现老龄化趋势。即使是老年人,也都减少了报纸接触。广州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抽样调查显示,近40%的人“基本不看报纸”,61%的人“基本不听广播”。根据世纪华文公司对全国70个城市的报纸零售终端的持续监测,2015年,全国各类报纸的零售总量相比2014年下降了47%。报纸的阅读率也从2012年开始一路走低,从2011年的65.7%下降到2015年的38.4%,4年共下滑了41.6%,近乎“腰斩”。

  2014年以来,报业以其传统纸质为基础,利用“两微一端”加快媒体融合步伐。根据世纪华文的数据,74%以上的报纸均在新浪微博开通了官方微博,其中,其中,有116家报纸的官方微博粉丝量超过了100万,394家报纸在新浪微博的粉丝总量累计达到5.5亿。以《人民日报》为首的党报在新浪微博的粉丝总量超过1.2亿人次(不包括“人民微博”粉丝量),报纸在网络上的用户(粉丝)数量远远高于报纸线下的读者数量。新兴媒体赋予传统报纸不同的传播介质,也带来了更快速、更广泛的传播效果。

  世纪华文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各级新闻门户网站中40%以上的新闻内容来源自报纸。全国415份主流报纸新闻在2015年内被门户网站转载新闻达到319万篇,每份媒体月均被转载29万篇新闻。并引发1864.7万用户评论量。 微信公众号方面,在移动互联网的微信传播领域,394份主流报纸每个月在微信公众平台产生了10万篇以上的新闻推送量,并且每个月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k1体育。传统报纸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越来越显著的领域传播和内容渗透。 随着微信订阅号、服务号的开放,各类报纸也迅速发展了微信领域的传播优势。根据MBR监测,截至2015年11月,全国304家主流报纸拥有微信公众账号,在2015年1月至11月份在微信平台各类报纸总发布新闻篇数超过30万篇,总阅读数超10亿,总点赞量接近800万。

  在舆论引导方面,传统主流媒体通过媒体融合而更适应新舆论环境。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宣传逻辑,均与当下的受众接受习惯的契合程度高,能将传统媒体中的“硬新闻”“软化”。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多元载体的形式报道新闻事件。通过图解、漫画、大数据等打造出全面、立体、多样,兼具时效性、贴近性和生动性的新闻形式。全国两会期间,《20句话告诉你,政府工作报告这样影响小明的生活》、《9张图带你读懂政府工作报告》等可视化的新闻产品成为报道中“图文并茂”的典型形式,被各大主流媒体“两微一端”熟练使用,同时也不断被热议、热转。“图文并茂”、“声画结合”成为各大主流媒体的“基本”新闻形式。 传统主流媒体还在改善网上舆论生态、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方面效果显著。在一些公共事件与话题上立场鲜明,能够迅速发声主动出击引导舆论走向,已经成为打通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一些领导人出访与时政新闻方面,传统主流媒体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使新闻内容具有更广的传播力,掀起了新媒体中对领导人出访以及国家形象热议的浪潮。2015年9月22日至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国内传统主流媒体的微博与微信齐发力,呈现出立体化的报道格局,巧妙设置议题,衍生出一系列备受网络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传统主流媒体的“两微一端”也都表现不俗,马航失事、尼泊尔地震、长江沉船、天津爆炸等事件中,主流媒体积极利用多种媒介形态报道,联合发力,满足了公众对信息获取的需求,同时以评论与解读贯穿其间,防止舆论极端化趋向。 从传统主流媒体的影响力看,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2015年8月对全国23个省会城市和4个直辖市抽样调查显示,对新闻信息来源,受访者比较信任的前两位仍然是电视和报纸,分别为57%和29%,媒体信任度评价上,传统主流媒体一直领先于商业网站和自媒体。 从权威性看,“关键时刻看党媒”仍然是当下舆论场的客观现实。根据课题组的民意调查显示,对重大事件、突发事故的新闻信息传播渠道,受访者最信任的仍是传统主流媒体,高达65%,而信任新媒体的只有25%。

  近几年来,中国水运报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起初,中国水运报追求的是报道深度和特定领域的权威性,数字化脚步迟缓,媒介融合的程度较低。虽然建立了网站,但大部分处于报纸电子版的初始阶段。后来,中国水运报社意识到,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必须尽快地向现代传媒转型,顺势转型就能发展,反之就要萎缩,甚至消亡。从“能不能” 改到“敢不敢”改,再到“怎样改”;正是考验报社决策者们的经验、能力和信心。

  于是,在“传媒控制资本、资本壮大传媒”的理念指引下,中国水运报主动融合新媒体的步子逐步迈开。报社在“一报(中国水运报)、两刊(中国水运、中运高端参阅)四网(中国水运网、中国水运研究网、中国航行通告网、中国水运网址大全)”的基础上,主动介入文化出版、视频(微电影)传播、电子刊物出版、创办武汉中运传媒文化公司和中运航悦(上海)文化传媒公司、还在全国70多家行业报中,首家推出“中国水运报手机移动客户端”等诸多领域跨界发展……种种“探路”积累下的资源,成为报社新媒体转型的重要基础:一批重要项目的成功运作经验、一个触手可及的资本市场、一支熟悉资本市场善于资本运作的团队,旗下超过多家公司所拥有的经营人才以及上百万读者数据,这些已成为中国水运报社转型发展的“硬实力”。

  2016年,中国水运报加快报纸和网络融合,做到优势互补,让多种平台传播优势竞相迸发。

  一是日常联动,注重独家新闻。在日常新闻报道中,新媒体与报刊联动,及时通过中国水运微信播发独家视点,如《LNG动力船“等米下锅”》等文章获得了较高转载率。二是快速反应,强化舆论引导。在应对突发新闻事件中,报网优势互补,如舟山集装箱船外海碰撞、四川广元沉船等突发事件发生后,“两网二微一端”快速推进,报纸跟进深度报道,彰显了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三是深度关注,聚焦政策热点。针对水运行业减负主题,报网联合,推出了《水运企业再获减负大礼包》《7项涉企行业收费取消,记者亲身走访看实惠》等专题报道,受到了何建中副部长的批示表扬。四是精心策划,开展网民互动。在策划推出的“十大最美港口”评选活动中,报网协同出击,中国水运微信阅读量突破40万人次,参与投票人数达到16万,地方主流媒体和政府网站纷纷转载并为当地候选港口拉票,一举创下中国水运微信阅读量新高。此外,报网还联合推出了“2015感动我们的那些人那些事”“最美水运人的新年心愿”“践行核心价值观、聚焦最美水运人”等精品策划,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在行业报新媒体化中,“内容为王”是中国水运报社立足与发展的“秘密利器”。报社采编人员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熟悉行业政策k1体育、技术与市场走向,以其专业优势提高内容的深度,再辅以灵活生动的行文风格,独具风格。

  在新的行业形势下,中国水运报注重做好顶层宣传与基层宣传相结合,不断激发新闻宣传活力。比如2015年,报纸编辑部与网站、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紧密协作,分工配合,中国水运报社在“东方之星”客轮翻沉、巫山大宁河山体滑坡和天津港爆炸事件等重特大突发事件中,以及时、准确、多渠道、多题材、全方位、密集化的新闻报道,获得了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局领导的高度好评。2016年,本报记者采写的《违法“渣土船”擒获记》《京杭运河船民盼减负》等深度调查和内参,直击痛点、激浊扬清,在行业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可见,中国水运报社深深扎根水运,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已在“专、精、深、透”上打造出了新闻核心竞争力。

  高效的组织结构是传媒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的重要工具,是媒体获取和维系核心竞争力的先决条件。

  回顾世界报业历史,在报纸产生的最初阶段,由于其具有较强的舆论导向性,各国政府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限制、控制甚至禁止办报的政策。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发展,民众对报业自由的呼声越来越大,各国政府逐渐放开了办报的限制。然而,开放必然带来竞争,大大小小的报业发展起来,竞争日益剧烈。经过市场的优胜劣汰的竞争之后,大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报业都出现了兼并和市场集中的趋势,在很多国家中,少数几个报业集团或者财团绝对或者相对的垄断了报业市场。自由竞争必然带来的垄断集中也将使全球报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局面。

  在我国,自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诞生以来,我国已经组建了49家报业集团,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尤其是新闻出版总署的政策推动,近年来报业的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发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开始了向综合型传媒集团的战略转型。各地报业集团除了少数是由“报社+报社”合并而成的以外,大多是在政府主导下辅以市场手段,以党报为龙头加上若干子报、期刊以及各类多种经营公司的模式结合而成的报业联合体。在我国,报业的基本模型目前包括以下几种:

  主报支撑型报业集团组织结构的创新。主报支撑型报业集团就是党报不仅是集团的旗舰和龙头,而且是集团的经济支柱,各子报刊的发展相对较弱,需要党报的带动与扶持。党报在集团的资源整合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即以党报为中心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如整合新闻采编队伍,形成统一的新闻公共稿库,推进报网融合以形成宣传合力等。这种类型的报业集团的组织结构的创新具体来说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整个报业集团被视为一个整体,以主报(党报)为核心整合配置各个媒体资源推动产业化经营,整体上形成以内容经营和产业经营为主体的组织架构,实施集团战略管控模式。具体做法是打破各个报刊的界限,从集团层面整合采编资源和经营资源。整合强调集团的主体地位,强调主报的主导作用,强调主业的规模意识。二是以各媒体包括党报的相对独立性为前提,从决策、管理、运营三个层面完善集团组织架构,实现从“主报+子报”的行政管理向战略引导下的集团化管理的转变。比如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提出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治理结构,按照“成本核算,预算管理,基数承包,超额分成”的基本原则实行两级管理。

  以产权为纽带建立母子报刊法人治理结构,就是把核心子报建设成为集团的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宣传上加强舆论导向把关,经营上完全按照产权制度规范管理,这种治理结构可以使报业集团作为母公司(控股公司)按市场机制配置子报资源,不但实现了都市类媒体“事转企”,也为子公司进一步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的拓展和融资并发展为报系子集团打下了基础。比如大众报业集团成立半岛传媒有限公司作为大众报业的独资公司,把半岛都市报社的资产全部装入该公司,半岛都市报社经营广告、发行等业务的专业公司,作为半岛传媒的子公司;又引进战略投资者,成立了半岛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大众报业集团按照控股股东的法律规定来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还将一些较弱的子报划归半岛传媒。大众报业集团与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合作,双方以产权为纽带,共同出资组建山东沂蒙晚报传媒有限公司和山东鲁南商报传媒有限公司,分别经营《沂蒙晚报》和《鲁南商报》。

  创新组织结构对于报业集团实现战略目标、保障其高效运作并提高市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全国性的报业市场逐渐成形,但仍呈碎片化特点。因此在报业集团战略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探索与战略目标相匹配的组织结构形式。报业集团的成立对治理报业散滥差、提高市场集中度,加强对新闻宣传的控制与管理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环境特别是报业发展战略的变化,这种“主报+子报”的组织形式的弊端也越来越突出,比如产权不明晰、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集而不团”,资源整合不够,没有产生预期的协同效应;不利于报业的“四跨”发展。

  具体而言,主报支撑型报业集团是党报不仅是集团的旗舰和龙头,而且是集团的经济支柱,各子报刊的发展相对较弱,需要党报的带动与扶持。党报在集团的资源整合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即以党报为中心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如整合新闻采编队伍,形成统一的新闻公共稿库,推进报网融合以形成宣传合力等。但是缺点在于各子报的自主经营受到限制,也不利于开展以资本为纽带的多元化经营。比如天津日报传媒集团以《天津日报》的两分开为基础整合资源,提高媒体管控效率。从集团层面将《天津日报》、《每日新报》、《城市快报》3家报纸体育部和球迷报的宣传资源及采编队伍整合为集团体育新闻中心,将4家报纸的摄影记者整合成集团的视觉新闻中心,成立津报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体育新闻中心的经营部门,实行企业化管理。体育、视觉两个新闻中心的组建从结构上打破了原有以报纸为单位的条块结构,结束了各报体育、摄影报道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了以内容经营和产业经营为主体的“扁平事业部”模式。

  子报支撑型报业集团占多数。这种模式有利于报业集团突破媒体形态、业务范围、经营区域和所有制的限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主要连接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实现向综合型传媒集团的转型;其缺点是各个报系分散经营,协同发展的难度较大,不利于形成集团整体合力与核心竞争力。而以产权为纽带建立母子报刊法人治理结构,可以使报业集团作为母公司(控股公司)按市场机制配置子报资源,不但实现了都市类媒体“事转企”,也为子公司进一步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的拓展和融资并发展为报系子集团打下了基础。但它的局限性主要是:按照目前政策,报业无法整体上市,不利于媒体上市公司的整体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与母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等问题。

  因此,报业内普遍认为,从现代报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来看,各国报业市场结构的演变有着共同的规律,即从政治限制,到开放竞争,最后走向集中垄断。

  以报业流程再造推动全媒体组织结构的变革。互联网的崛起打破了各类传媒的界限,为报业整合新媒体向综合性传媒集团转型提供了契机,从集团层面推动组织结构的变革以适应媒介融合的趋势势在必行。借助新媒体再造报业流程,探索报业集团全媒体式组织结构是报业集团必然的选择,这从许多报业集团更名为“传媒集团”可见一斑。 比如烟台日报传媒集团通过成立全媒体新闻采编中心,打通集团内部各个报纸等媒体之间的界限,再造采编流程,以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写,多次传播,不断增值”的需求。并对集团及其媒体的组织结构进行相应调整,即全媒体中心与各系列报(实为编辑部)并列,中心记者以多媒体方式采集新闻,并通过网站、手机报、传统报纸、数字报刊,以及多媒体视屏实现多级发布。目前不少报业集团都建立了多媒体的数字化平台,目的就是通过平台实现新闻资源在不同媒介间的共享与整合。比如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建设集新闻内容采编分发、经营管理于一体的全媒体的数字技术平台。还有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成立南方报业新媒体有限公司,以整体之力加快新媒体建设步伐,全力向全媒体集团转型,初步形成了覆盖报刊、网络、手机报、广电、户外传播全媒体发展的战略布局。

  报纸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对报纸传媒功能的替代效应而出现下降的趋势。为了适应电子媒体的竞争,报纸的改革内容上从“新闻纸”向“观点纸”、“服务纸”转变,形态上除了发行印刷报纸外还出版网络报纸、手机报纸等,尤其是iPad等移动阅读终端以版面的形式呈现报纸,使报纸的采编流程包括排版模式乃至经营模式得以保存和延续,报业凭借全媒体形态将继续发挥大众传播的功能与作用。 报纸的本质并不是“纸”,网络时代报纸作为大众传媒的价值和功能没有改变,但已不再局限于纸质报纸,还包括数字化报纸等不同的形态。报业的前途已经不限于印刷报纸,报业需要重新定位为提供信息娱乐服务的专业大众传播机构。具有专业品牌优势。其服务对象是用户(包括读者、观众、听众等)和广告主,所以纸质报纸的出版与经营只是未来报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部分。传统的“二次售卖”模式仍然有效,但随着产业价值链的重构,报业的商业模式需要创新。建立基于消费者与广告主并重的、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新的盈利模式,借以占领产业链的制高点,这是必然的趋势。

  报纸新闻报道的一般生产流程是,新闻事件发生,各家报纸派出记者采访, 记者搜集和获得采访资料,在这个基础上完成新闻稿件的写作,交给报社编辑, 由版面编辑进行稿件的修改、标题的制作和版面位置的安排,然后在报纸上进行刊登。通过自办发行或邮局发行,报纸发行到读者手里,接下来读者阅读报纸, 获得这个新闻事件的信息。这时,新闻报道活动结束。(如下图)

  从图4.2中的生产流程来看,报纸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首先,难以实现新闻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从上面这个流程可以看出,一家报业集团的各家子报都有自己独立的记者、编辑人员,面对同一个新闻事件,各家子报分别行事,自行采访、编辑、发布。在许多新闻事件中,各家报纸分别派出自己的记者,采集回的往往只是一条简短的消息,造成了采访成本大量的浪费和内容同质化。此外,各家报纸的新闻线索、背景资料、数据库等信息资源也相对独立,不能实现共享,导致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我国组建报业集团,一个非常直接的目的就是实现报业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经营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此,要实现报业的规模化经营,建立共享的信息采集模式,做到资源共享,这就要对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进行变革。

  其次,由于报纸载体的先天的物理缺陷,读者很难与记者、编辑进行反馈。 尽管从理论上来说,读者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登门造访、网上留言等形式与记者、 编辑进行互动,但互动的频率非常低,互动的形式也比较匮乏,在某种意义上来 说,正是互动性的缺失使得越来越多的读者放弃传统的报纸,转向新媒体。传统 报纸新闻生产的变革,也离不开载体的重新定位,应该从传统的新闻纸载体扩展 到尽可能多的传播载体 。

  再次,传统报纸的新闻生产流程,不符合信息载体的传播特性。从目前报业 集团整体的新闻传播流程来看,为了保证报纸的发行量,报业集团往往会选择首 先把新闻刊登在报纸上,出售给读者。然后在第二天再把报纸上的新闻放到报业 集团下属的网站上。其后,再把报纸新闻或网络新闻制作成于机报,发送给于机 报的用户。事实上,从传播速度上来看,报纸<网站<于机报。因此,这种报道流程不符合信息载体的传播特性,导致了报业集团无法做到信息传播的及时、有效, 也使传统报纸在与商业网站、电视媒体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最后,传统报纸新闻报道的环节过多,导致信息制作成本过高,信息传播速 度太慢。一般来说,一条新闻要到达读者手中,要经过采访对象、记者、编辑、 印刷人员、发行人员、读者等多个环节,这导致新闻发布和接收的速度变慢。也 正是因为这个问题,报纸是以“天”为单位进行出版,时效性赶不到上“小时”

  或“分”为单位进行传播的电视媒体 ,更是远远赶不上以“秒”为单位传播的网站。在传播渠道多元化的今,传统报纸的这个缺陷被无限放大,导致了报纸对受众的吸引力开始减弱 k1体育。

  第一,全媒体是传播载体、内容形式以及技术平台的集大成者。从传播形式可分为报纸、杂志、网络、广播、电视、出版等:从内容形式上包含了人们接收信息的全部感官:从各类技术支持平台来看,不仅包括传统的报纸、声音、图片, 还包括基于网络技术的30 、GPRS 等。

  第二,全媒体具有包容个体的特性。它不排斥任何表现形式单一的媒体,并将其视为全媒体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每种单一媒体的核心价值特性和优势,使其能在全媒体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全媒体的“全”体现在它的全面覆盖性和广泛传播性,对人们行为的各个注意力空间进行整合填充。

  第四,全媒体的大而全,表现在针对受众需求的超细分服务。针对受众的不同类型的需求,选择最佳的媒体形式和传播渠道,以达到效果的最大化。

  基于以上特点,全媒体“中央厨房”式的内容生产可以概括为“一次生产、多元发布” 的流程,这样既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又能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组合营销,扩大市场的有效覆盖,为市场提供灵活的产品组合。

  依据全媒体生产的特质,“中央厨房”下的新闻生产流程就是要实现多媒体信息的采集、管理、加工和发布,构建一种多元互动、协同分享式的集约化新闻生产流程 ,它以全媒体采编中心为枢纽,呈现出开放兼容的特点。这些需要记者编辑的全方位协同作战,沟通协调,并产生出联动的化学反应。达到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的效果,实现新闻信息的升值,做到资源整合,提高生产效率。

  全媒体记者必须具备会写、能拍的基本技能,面对突发的新闻事件,具备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采集的技能。当然,对于重大的新闻报道需要集团协调作战完成,根据不同的专业特长和技术水平统筹安排,共同完成采集任务。

  全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是基于数据库的生产,数据库旨在实现新闻信息的整合、共享和优化配置,成为信息内容的增值平台。在这个全媒体平台上,采编人员以多媒体方式完成信息的采集、加工与发布。全媒体内容数据库是一个集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编目、存储管理、检索和发布于一体的系统,该系统既是多媒体采集平台,又是经营管理平台。

  完成多媒体信息资源的采集后,编辑记者充分利用各媒体不同的优缺点,完成多媒体的故事讲述。报纸具有深入解读、可保存、信息量大的特点,网络则具有互动性、及时性和可搜索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对于突发事件,应当首先为网站提供快讯和图片,甚至可以制作成视频新闻,还为手机用户定制信息,更多的信息和背景资料可以作为报纸的深度报道素材。

  全媒体采编中心拥有一套可以在统一界面上对文字、图片、音视频进行加工、编辑的数字化管理平台,采编人员根据各子媒不同的介质特征进行加工整合k1体育,以报纸、网络、于机、杂志等多种渠道传播信息,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扩大受众规模,实现新闻内容的相互嵌入,提升了媒介的影响力。

  2014年12月1日,《广州日报》借着“媒体融合”之势,继“滚动新闻部”之后,高调推出“中央编辑部”。“中央编辑部”由夜编中心、大洋网、全媒体中心、音视频部、数字新闻实验室等部门组成,搭建跨越纸媒和新媒体的新闻统筹平台,将新闻生产“滚动采集、滚动发布;统一指挥、统一把关;多元呈现、多媒传播”。这段时间,还有很多报社也开始运作“中央厨房”式的编辑部流程再造。

  然而,这种模式,即使在国内,也并不是第一次出现。8年前,2007年6月,也是《广州日报》,当时成立了“滚动新闻部”,可说是“中央厨房”的前身,这成为了《广州日报》纸质版和广州日报新媒体(包括互联网、手机和视频在内)的跨媒体平台,负责报纸、手机和网站三个部门的联动发稿。滚动新闻部隶属于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事业部,共有9人,主要职责是与报纸采编部门进行日常沟通,有新闻发生时可在集团新媒体平台上滚动报道。滚动新闻部的员工平时大部分工作就是向报社的采编记者要稿子,催促他们将刚刚写好并未见报的稿件发到滚动新闻部记者的手中,这些新闻经过简单的编辑,就成为手机和网站上即时滚动的新闻。滚动新闻部应该是最早的全媒体平台的雏形。

  2008年初,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面启动了“全媒体数字采编发布系统工程”,确定了几个报业集团为报纸全媒体出版领域应用示范单位,进行数字复合出版的研发和试点。在国家项目的推动下,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与上海阿耳法公司合作开发了“全媒体数字采编发布系统”。它包括待编稿库、历史资料库和成品库三个数据库,统一用户管理、内容管理、线索管理、选题管理、任务管理和数据库管理。在这一全媒体数字平台中,记者采集的同一个内容包含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素材,进入全媒体数据库。这个系统在2009年还被评为:第四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之后,全国现在已经有很多报业集团开发了这种“全媒体复合出版平台”,其核心理念仍然是“一鱼多吃”。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日报传媒集团、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等等。但这些“中央厨房”模式的采编平台,基本上在2010年之后逐渐淡出人们视野,一些曾经使用过报社也都改弦更张、弃之不用了。

  从理论上分析,美国学者布雷德利通过测算得出:同一个新闻选题,报纸、广播、电视记者的前期采访成本比例大约是1:1.8:3.5,如果同一个集团不同媒体实现互动和整合,发挥协同效应,把同样的信息包装成适合不同媒体的产品,一物多用,就可以相对节省成本,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中央厨房”的理论基础。

  传统的中国水运报兴建互联网是从数字报开始的,简单将报纸内容搬上网络,随后逐步调整网站内容,增加新闻含量,中国水运报门户网站模态扩大。此外报纸内容逐步调整,设立相应板块,支持网上内容,做大栏目。

  除报道内容外,报网互动思路还体现在新闻采编管理上,最大的变化是将网络因素纳入采编管理和记者考核中。

  报网融合是将是中国水运报全媒体化的主要进程。采编、营销一体化,创立联动机制,广告与商业合作打包,放大增量。

  一方面,采编资源共享,依靠网络和电话建立信息采集分享系统和呼叫中心,报网两班人马共同策划报道、共同采访,素材共享。

  另一方面,报网互动可为广告商和活动赞助商提供多媒体业态产品,打包向广告商出售,多方介入活动,增强报社在经营中的竞争力。需要指出的是,在此类互动经营中,网站借助传统媒体报道影响力拉动网络广告,广告仍是主要盈利点,相对缺乏针对网站的个性化盈利产品。

  诚然,目前中国水运报正努力打造全媒体采编运营业态,为全媒体采编系统建立雏形。综合来看,全媒体业态应该是三方面的全媒体化:

  首先,采编全媒体化。中国水运报要打造中央厨房编辑部,一个编辑部分别向不同下游终端部门供稿。从这一意义上讲,采编全媒体化超越报网融合,而是打造一个全媒体编辑部,该编辑部有同时采编提供纸质文字、网络文字、图片、视频和其他多媒体产品的能力,成为多媒介产品的统一输出口。

  其次,运营全媒体化。新媒体存在碎片化、多点化、分众化、易变性和个性化,它的运作模式、盈利方式完全有别于传统媒体。不同于报网融合打包推介广告和活动的相对简单化做法,中国水运报运营全媒体化应该会经历更漫长的过程,因为每一种媒介产品都有各自特点,进而开发出相应盈利模式。理想的中国水运报运营全媒体化,需要在同一平台上针对不同盈利模式分别发力,形成各具特色,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的媒介经营性项目或产品,力争成本最低、效率最优、效益最大。

  约翰·V·帕夫利克在探讨新媒介对未来新闻传播事业带来的影响时指出:“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一种新的新闻业正在出现,它的显著特征包括:新闻的普及性,在全球各地都可以获取到信息,报道迅捷、具有互动性,多媒体形式的内容和完全按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服务。”这种观点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全媒介融合的浪潮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现实媒介环境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为了适应数字化和网络化而在新闻内容上进行的生产传播变革。

  本文所研究的全媒体“中央厨房”式生产正是一种新型的新闻生产模式,以全媒体采编中心为生产平台,以“专业化+全民化”的全媒体生产队伍为主体,将新闻产品加工渠道进行分化,生产适合不同渠道的新闻产品并且传播出去,实现“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的全媒体生产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