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体育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的媒体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3-10-23 07:54:15 人气: 作者:小编

  k1体育依法管理。政府在突发事件媒体应对工作中要坚持依法行政。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突发事件中的新闻发布、舆论引导和媒体管理工作,相继出台了各类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2004年2月11日k1体育,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根据中央有关规定制定的《关于改进和加强国内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并于2007年8月29日对其进行了再次讨论修订。此外,2005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2006年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都对突发事件中的新闻发布、舆论引导和媒体管理工作做了相当详尽的规范。各地方、各部门也为落实中央和上级政府的要求,纷纷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构,出台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规范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可以说,这些法规政策为政府做好突发事件媒体应对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制度支持,政府在处置突发事件中做到严格遵循法规政策的要求,就能在原则方向上指导政府做好突发事件中的媒体应对。

  预防演练。防灾胜于救灾。为此,政府在平时要做好预防和演练工作,要建立健全境内外舆情收集、研判机制。要组织专人跟踪、收集、分析其他地方政府在突发事件中如何实行媒体应对,及时做好个案分析研究,总结经验,提高新闻发布的针对性和引导舆论的有效性。更为重要的是,政府相关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学习突发事件处理的相关法规政策k1体育,事先制定出本地区、本部门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和媒体应对的应急预案,掌握突发事件媒体应对的基本策略,提高同媒体沟通的能力。

  发布虚假信息。突发事件爆发后,有时地方政府官员出于片面的维稳考虑,向公众和媒体发布虚假信息,严重影响到政府公信力和对突发事件的顺利处理。例如,2005年11月21日,哈尔滨市政府在一天的时间内发布了前后理由不一的停水公告,其中后一公告是对前一公告的纠正。事实表明,市政府先前发布的虚假公告不仅没有起到稳定社会公众情绪的作用k1体育,反而引起了更大的社会恐慌。

  综观最近几年来突发事件爆发后地方政府所采取的媒体应对的失策之处,主要体现在:

  信息发布迟缓。实践中,一些普通事件之所以能形成突发事件,或者突发事件之所以能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危害后果,有时就与政府未能及时公布事件发展的实情密切相关。例如,2008年贵州“6·28”事件,从一起单纯的民事案件,最终酿成一起严重的打、砸、烧群体性突发事件,这背后当然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但与事件发生伊始当地政府没有及时做好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工作也十分相关。又如,2010年2月21日凌晨,山西省多地民众因相信地震谣言而露宿街头,这就与当地有关政府部门辟谣太慢直接相关。

  按照2006年1月8日国务院颁行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2007年11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对突发事件的分类,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实际上,突发事件不仅只有这些。除了公众安全之类的突发事件之外,严重扰乱和影响一地经济发展秩序、政治稳定(包括政府公信力)的事件,同样也会是突发事件。简言之,突发事件就是事涉公众利益保障的危机事件,只要事件内容严重关系生命、财产、信用这些有序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件的保全与维护,都可以被称为突发事件。

  分类处理。对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危及公共安全并造成一定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政府应及时组织新闻发布。对于涉及重大政治性、群体性的事件,公开报道可能危害国家安全、损害民族团结和损害我国国际形象的事件,则要慎作报道或不作报道,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快向上级政府乃至向更高层级政府直接上报事件实情,听从上级政府的指令,开展后续工作。可以说k1体育,突发事件的对外新闻发布,原则上予以公开,特殊情况下则要做好事件的保密工作。

  突发事件因其事发突然,短时间内各方力量交集,矛盾尖锐对立,各种新闻媒体密切关注,往往对政府的正常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果管理不善,媒体应对和舆论引导工作失策,很可能会大幅度降低公众对政府工作的评价。这种结论是基于管理学上的水桶原理得出的,即水桶容量取决于水桶最短的那块木板。将这一原理换一种表述方式,我们称之为管理负效应的增倍现象,即管理负效应所产生的危害冲击力会远大于管理正效应所带来的积极建设力。因此,政府务必要重视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的新闻发布和媒体应Fra Baidu bibliotek工作,以便尽快广布实情,抚慰民心,稳定社会公众情绪,争取舆论的配合与支持,通过各种形式的信息发布为政府迅速有效地开展其他应对策略提供有力的支撑。

  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出现媒体应对失策之处,其根源主要在于一些政府领导没有完全树立法治行政、责任行政、透明行政和人本管理的理念,没有深刻认识到信息沟通、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性,当然也包括相关人员欠缺媒体沟通技巧的因素。基于此,根据突发事件管理的特性,按照法治精神和现代管理理念的要求,突发事件应对中政府媒体应对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后改革开放时代以来,不同性质和类型的突发事件不时爆发,严重危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也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以往的突发事件处理实践表明,如果政府不能完成好突发事件处理中的媒体应对这一“软任务”,常常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突发事件处理中维护社会稳定有序这一“硬任务”目标的达成。因此,为了全面有效地做好突发事件处理,政府就必须要重视提升完成“软任务”的能力,在突发事件应对中采取合理适当的信息沟通、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

  总之,做好突发事件中媒体应对工作,能够尽快凝集人心,赢得舆论支持,为政府应对好突发事件打下坚实的舆论基础。此外,这也体现了媒介化时代政府工作的与时俱进,体现了政府的责任和良知,体现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因而是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期待和要求的。(

  以人为本。政府在媒体应对的全过程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其一,要告知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政府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所采取的以人为本的施救策略。其二,政府要为新闻媒体采访提供应有的方便,要理解媒体、宽容媒体,不阻挠或者逃避记者的正常采访报道。其三,新闻稿件和重要信息的发布渠道和形式多样,可以考虑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渠道发布新闻,通过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发布信息,方便社会受众及时了解事件真相。其四,政府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时,要注意稳定和体谅突发事件中受害者的激动情绪,耐心细致、冷静客观地解答记者的提问,不做过激反应。

  封堵信息传播。按照相关法律和政策的规定,突发事件爆发后,地方政府有责任向上级政府、公众和媒体通报事件的真情,但少数地方政府官员第一想到的却是封堵信息传播,为此乃至贿赂或收买记者及相关知情人隐瞒事实真相。或者是地方政府官员采取简单的“割箭式”方法治疗“中箭者”的“外伤”,表面化地处理问题,在互联网时代盲目地以为只要删除几个网帖就能平息突发事件中的舆论批评,却不知这样的处理反而会适得其反。

  及时公开。在新闻发布和媒体应对中,政府力争做到及时主动,在第一时间发布公开、准确、全面、权威的信息。在突发事件处理早期,坚持“快讲事实、慎讲原因”的策略,分阶段、分步骤地滚动发布新闻信息,以稳定公众情绪,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疑虑、猜测和境内外媒体、互联网站不准确的报道,赢得舆论引导和媒体管理的主导权。

  逃避媒体采访。突发事件发生后,有些地方政府官员不是想着积极与媒体沟通,如何赢得社会舆论和大众的支持,而是敷衍塞责,逃避媒体的正常采访。例如,2009年6月中旬,当媒体曝光武汉经济适用房摇号出现“六连号”事件。面对这一严重危及政府公信力的突发事件k1体育,6月22日上午,武汉市政府新闻办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六连号”事件的具体情况,可新闻发布会仅仅开了55秒钟,没有提供任何记者提问和新闻发言人答询的时间,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短新闻发会”。

  严明责任。政府应该按照相关法规政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新闻发言人建设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严格执行新闻发布工作规程。按照突发事件的性质分类,确定新闻发布的层级政府和组织机构。新闻发布内容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不得违反事实,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对违反法纪规定、蓄意封锁或随意散布消息,造成重大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摘要】实践表明,如果政府不能完成好突发事件处理中媒体应对这一“软任务”,常常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突发事件处理中维护社会稳定有序这一“硬任务”目标的达成。为此,政府必须重视提升完成“软任务”的能力,在突发事件应对中采取合理适当的信息沟通、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