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体育一文看完阿斯巴甜“安全性认证的跌宕之路”

发布时间:2023-07-02 06:18:08 人气: 作者:小编

  k1体育6月29日,一则“阿斯巴甜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潜在致癌物”的消息传遍全球,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自1974年美国FDA批准阿斯巴甜作为食品添加剂以来,全球已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认可阿斯巴甜的安全性。我国是在1986年允许阿斯巴甜用于食品饮料之中。

  需要看到:过去几十年里,阿斯巴甜的安全性一直备受争议。曾有研究称阿斯巴甜可引发抑郁症、帕金森k1体育、癫痫等多种疾病,但也有大量研究肯定了阿斯巴甜的安全性。

  2009年,当时的国家卫生部针对阿斯巴甜致癌的报道给出书面答复,称“安全性已有认定,不再重复评估”。

  2022年4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一份厚达210页的关于无糖甜味剂的研究报告,成为包括阿斯巴甜在内的众多甜味剂安全性的最权威性表述。报告正文第27页指出“一项系统回顾得出的结论称,低热量和无热量甜味剂的高摄入与癌症死亡率或任何类型的癌症之间‘没有显著关联’”。

  此外k1体育,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癌症研究机构——英国癌症研究所,在其官网上也坚定地为甜味剂“正名”。他们指出:证据表明,人工甜味剂——比如阿斯巴甜——并不会增加癌症风险。

  在这篇以大众为读者的科普文章下面,英国癌症研究所还列出了紫外光线项已被确认为致癌的风险因子;以及压力、烧烤食物、手机等三项曾被“讹传”已久的致癌因子。

  除了官方机构,众多知名学术期刊也发文表明“低热量甜味剂与癌症风险之间并不存在关联性”。比如2022年12月,医学权威期刊Nutrients就刊发了美国两位学者的荟萃研究,该研究通过对年间美国国民健康和营养调查结果,以及2019年死亡档案分析,认为“没有迹象表明:阿斯巴甜k1体育、糖精或其他低热量甜味剂对癌症总死亡率有任何影响”。

  在众多支持阿斯巴甜安全性的证据面前,人们不禁要问:人类食谱中存在数十年的甜味剂,这次真的遇到坎了吗?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这项研究,可信度到底有多高?

  浏览多篇相关报道后,Foodaily发现,食品行业对这位“吹哨人”的身份和历史裁决均提出了质疑。

  1965年成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是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一个跨政府机构,办公地点设在法国里昂。中国在2021年5月17日第63届理事会期间加入该组织,成为其第27个成员国。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所划分的致癌性分级并不等于致癌强度。具体讲,致癌分级依据是致癌证据的确凿程度,和致癌强度或对人类的实际威胁程度没有必然联系。

  国际甜味剂协会(ISA)秘书长表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并非一家食品安全机构,其对阿斯巴甜的审查在科学上并不全面,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被广泛否定的研究。

  该机构过去对不同添加物的裁定结果已经不止一次引起消费者忧虑,多次引发诉讼案件。

  国内多位食品行业专家也表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阿斯巴甜安全性的质疑,暂时连动物实验证据都不足,并不能动摇阿斯巴甜的地位。基于此前全球大量的动物试验和人群试验结果来看,阿斯巴甜没有致癌和神经毒性作用,作为添加剂使用是安全的。

  也许我们要等到7月14日公布的“最终裁定结果”,也许在此期间能看到更多机构和专家的发声,有助于社会大众更客观地看待阿斯巴甜和甜味剂。

  但此番致癌风波,无疑已经显著影响到使用阿斯巴甜的各大品牌商,包括饮料、糖果、零食等企业。而阿斯巴甜生产企业也极有可能会通过调整产能等举措应对下行局面。

  在众多食品原辅料k1体育、添加剂中,甜味剂也许是被质疑最多的一类原料。不仅因为甜味剂在各类食品中被广泛使用k1体育,与人们的日常饮食息息相关,而且因为甜味剂在减糖大潮中所肩负的重任,让行业和消费者对于甜味剂的命运格外关注。

  今年2月,《自然·医学》刊发的一篇研究论文提出“赤藓糖醇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存在关联”,事后被认为研究针对特殊人群,结论不具备全社会普适性。赤藓糖醇如今依然成为国内食品饮料企业首选的甜味剂之一。

  站在甜味剂产业的发展进程中看,每一种甜味剂无不是在质疑声中成长、成熟,成为行业主流。每一次的安全危机,都将会推动全社会加快对替代型产品的探索与开发。各种天然植物提取成分、利用“嗅觉与味觉协同作用”,或从分子层面上改造食物,增加人体甜度感知能力等,都成为更具潜力的新型减糖方案。

  2020年,以色列初创公司DouxMatok推出全新的甜味剂 Incredo Sugar。他们将糖分子附着在二氧化硅上形成糖簇,能更有效地在舌头上扩散,实现减糖40%,而不会影响味道。该项技术累计获得24项发明专利。在2021年世界食品创新大奖上,Incredo Sugar获得“最佳成分创新”奖。

  此次阿斯巴甜安全性风波,是否会引发消费者对整个甜味剂的质疑与?其他甜味剂生产企业,以及迎合减糖大潮的品牌商,又该如何在这场风波中走好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