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体育省政府新闻办召开贵州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3-06-25 05:01:57 人气: 作者:小编

  k1体育11月1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贵州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巍,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陈中国,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副队长邓进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巍介绍,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我省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要求加快建设符合贵州特色的应急救援网络,全面建成统一高效、规范有序、协同联动、扎实完备的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2017年12月13日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及有关批示指示精神,着力解决我省紧急医学救援响应指挥体系、医疗救治体系、社会动员体系和基础条件体系薄弱问题,省卫生健康委积极推进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制定下发了《关于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编制了《贵州省山地紧急医学救援指挥调度信息系统建设方案》《贵州省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建设方案》《贵州省紧急医学救援基地k1体育、站点、联络员建设方案》等11个项目建设方案。截至目前,我省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已组建完成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并配备了装备设备,挂牌成立了省市县三级紧急医学救援指挥调度中心,“陆水空”立体化紧急医学救援网络格局基本形成,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处置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一是成立省市县三级紧急医学救援指挥调度中心。按照“平急结合、资源整合”的原则,将依托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立的省紧急救援中心(省120急救中心)升级建成贵州省紧急医学救援指挥调度中心;依托9个市级急救中心成立市级紧急医学救援指挥调度中心;依托88个县级人民医院成立县级紧急医学救援指挥调度中心。建立省级紧急医学救援专家库,由95名专家组成省级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中,依托省紧急医学救援指挥调度中心建立起来的省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省高效、有力、科学处置防控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二是建成2支国家级卫生应急队伍。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投入1735万元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成了由100名专业人员组成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贵州);投入2944.91万元在省人民医院建成由160名专业人员组成的国家突发中毒事件移动处置中心(贵州)。

  三是完善5支省级卫生应急队伍。投入1322.62万元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成53人组成的贵州省紧急医学救援队(遵义);投入1603.20万元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成70人组成的贵州省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2020年,省级追加投入352.20万元扩展国家突发中毒事件移动处置中心的紧急医学救援功能,加快建设由53人组成的贵州省紧急医学救援队(贵阳);投入1118.45万元,加快在省第二人民医院由30人组成的贵州省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建设;投入1984.98万元,加快在省第三人民医院由35人组成的贵州省化学中毒和核辐射救治中心建设。

  四是建设2个省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省级投入2173.96万元按照“便携化、箱组化、模块化”的原则,率先在毕节市、黔西南州试点建设由80人组成的2个省管市(州)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

  五是挂牌成立县乡村级紧急医学救援站点联络员。依托88个县的医疗卫生机构分别建成30人组成的县级紧急医学救援站。2020年,为提升县级转运能力,新增负压型救护车57辆。依托1373个乡镇卫生院分别建立不少于3人组成的乡级紧急医学救援点,填平补齐监护型救护车450辆。依托所有村卫生室设立村级紧急医学救援联络员。

  六是组建12支航空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先期在贵阳市、遵义市、黔西南州建成航空紧急医学救援机坪机库,布置了航空紧急医学救援直升机,为全省提供航空紧急医学救援服务。从省级3家和市(州)级9家综合医疗机构抽调从事急诊急救专业的中高级职称72名医护人员组成航空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每年开展航空紧急医学救援培训。

  七是开展互联网+院前医疗急救试点项目。省级投入1408.20万元在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4个市(州)开展互联网+院前医疗急救试点工作,对胸痛中心、创伤中心k1体育、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的“五大中心”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院前院内信息系统之间数据实时互通及音视频实时传输的一体化医疗救治服务,切实提升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

  八是编辑出版公民自救互救知识读本和紧急医学救援知识读本。省级投入595.00万元编辑出版公民自救互救知识读本和紧急医学救援知识读本70万册和7.3万册,向学校、社区、老年公寓、村卫生室等进行免费发放,切实提升公民自救互救的能力和水平。

  参会记者在认线年开始建设以来,已基本建成“响应指挥体系统一高效、医疗救治体系规范有序、社会动员体系协调联动、基础条件体系扎实完备”的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成功处置了锦屏县学生食物中毒事件、 惠水县多个幼儿园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等16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积极参与处置了鸭池河大桥重大交通事故、大方县隧道瓦斯爆炸、六盘水山体滑坡、晴隆天然气爆炸事故、安顺市公交车坠湖等43起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为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挽回了不可估量的财产和生命损失,切实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张巍介绍,下一步,省卫生健康委将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习关于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新要求,站位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健康贵州行动k1体育,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不断推进我省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一是强化紧急医学救援指挥调度信息系统建设。积极协调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在已挂牌成立的省市县三级紧急医学救援指挥调度中心的基础上,建设紧急医学救援指挥调度信息系统,实现应急值守、资源管理、数据分析、监测预警、指挥决策、指挥调度、事件评价、专家库管理等功能,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处置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加快省紧急医学救援培训演练基地建设。争取省级财政资金支持,建成1个功能完备的省级紧急医学救援培训演练基地,主要负责全省各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人才的教育培训和业务学习,提升人员队伍的能力素质。

  三是指导建成市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积极指导除毕节市、黔西南州以外的7个市(州)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帐篷化、车载化、便携化、箱组化的7个市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主要负责区域内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的医疗救治和前期处置。

  四是加强紧急医学救援站点能力建设。按照“平战结合、资源整合”的原则,为县级紧急医学救援站配备现场处置车、消杀防疫车等特种车辆及通用性装备,提升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现场先期处置能力。

  五是完善水上航空救援网络布局。依托全省沿江、河、湖的103个海事管理机构,与邻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水上紧急医学救援队伍,通过与有资质的通用航空企业签订框架协议的方式,为全省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航空紧急医学救援服务。构建“陆水空”立体化救援网络。

  六是推广公共场所急救设备配备。积极推动机场、车站、4A级以上景区、老年活动中心、城市广场等公共场所配备贵州智慧卫生急救站,指导有条件的超市、酒店、餐馆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和急救药品,切实提升突发猝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在健康贵州行动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关于推进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遵循,逐步完善我省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的机制体制、队伍管理、装备优化、物资储备和制度规范。在初步建成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的基础上,坚持政府主导,推动社会、家庭、个人积极参与紧急医学救援工作。

  到2022年,配齐省市县乡四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装备设备,全省医疗救护车总数量不低于每5万人1辆,其中监护型救护车比例市级不低于80%, 县级不低于50%。公民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普及率达到30%及以上。到2030年,全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突发事件急医学救援报告率、报告及时率k1体育、处置及时率均达100%。在公园、广场、学校、机场、高铁站等公共场建设智慧卫生急救站1000个。建成省级紧急医学救援培训演练基地,公民救互救知识和技能普及率达到50%及以上。

  在社会和政府方面。一是建立健全社会联动体系。积极完善卫生健康、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门和单位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联动协调机制,第一时间组织有关力量开展紧急医学救援;建立航空紧急医学救援空中投送网络,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配套建设直升机起降点,推进和指导重点旅游景区、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区建设直升机起降点。二是推进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建成覆盖省市县乡村的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基地、站、点、联络员,配齐省市县乡村五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人员设施设备,明确各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人员的职责,制定紧急医学救援队伍人员的准入、培训、考核等标准,完善科学合理的人员结构k1体育。三是加强省市县紧急医学救援指挥调度信息平台建设。依托“医疗健康云”和“互联网+院前医疗急救试点项目”,逐步推进省市县紧急医学救援指挥调度中心建成紧急医学救援指挥调度信息系统,实现紧急医学救援指挥调度、应急值守、日常监管、视频会商、资源管理、应急评价、在线培训、模拟演练等信息化管理。强化区域急诊急救信息资源整合,全力提升院前院内急救医疗救治体系信息化水平,逐步探索及推广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进一步提升紧急医学救援指挥调度信息系统指挥调度水平。四是完善社会化急救设施设备配置。在党政机关、社区、机场、车站、学校、广场、重点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智慧卫生急救站,逐步推进机场、高铁站、火车站、市区中央广场、旅游景区、公交车站、大型商场、酒店等公共场所建设智慧卫生急救站。智慧卫生急救站配备常用急救医疗耗材、药品,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救援担架、轮椅、急救标识背心等,对大众开展AED使用培训。五是规范紧急医学救援医疗急救行为。全省统一制定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预案,制定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处置和日常医疗急救规范流程,并定期更新。优化各级医疗机构日常医疗急救收费标准,救护车统一标识、统一编号。通过可视化质控检测预警平台,实现院前、院内及急救车辆之间实时数据互联互通和音视频传输功能,达到数据共享和无缝对接,规范紧急医学救援流程标准化管理,有效提升急危重症救治效率。

  在个人和家庭方面。一是倡导人人学急救,人人会急救。全面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将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纳入中小学义务教育,组织开展“急救日”“白金10分钟”“黄金1小时”等急救知识科普宣传活动。通过印制健康小贴士、建立固定宣传栏、设立社区(村)级紧急医学救援宣传员,发放公民自救互救知识读本,充分利用融媒体、手机移动终端等推送简单易懂、易学、易会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让更多的人主动学习急救知识和参与急救互救活动,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二是完善紧急医学救援志愿者服务。成立贵州省紧急医学救援志愿者协会,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注册紧急医学救援志愿者,并定期组织紧急医学救援志愿者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演练,每年开展全省紧急医学救援志愿者技能竞赛和服务评比。通过智能化信息系统对紧急医学救援志愿者进行智能管理,实现实时联络、就近调集的功能。三是推广应用贵州急救 APP。全面推广个人和家庭使用智能急救 APP,通过在智能手机上安装急救 APP 或穿戴智能急救设备,实现一键呼救,快速将患者精确位置和预存健康档案自动传送到紧急医学救援指挥调度平台,以便快速找到患者并及时开展有效的急救措施。不定期推送医疗健康保健和自救互救知识等信息,满足紧急情况下公众开展自救互救。通过健康贵州行动,建成统一高效、规范有序、协调联动、扎实完备的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形成“陆水空”立体化山地紧急医学救援格局,全面提升紧急医学救援的指挥协调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综合保障能力和高效处置能力。

  请问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贵州)建设的基本情况(人员、装备)?自建成以来参与处置了哪些省内外突发事件,取得哪些优秀的成绩?

  一、队伍人员结构:含行政管理、医师、护士、医技、后勤保障、宣传等100名队员,分为A、B两队,A队主要负责:灾难救援、泥石流、交通伤等以手术科室人员为主。B队主要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中毒等以内科医生为主。其中高级职称27人,博士9人,40岁以下占比80%,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90%以上,涵盖感染、院感、普外、骨外、急诊、烧伤、脑外、心胸外、院前急救、呼吸、心内、内分泌、消化、心理、ICU、手术室、护理、影像、麻醉、药剂、检验等36个相关专业。

  二、队伍装备:按移动应急救援野战医院配备,有应急指挥车、会商车、手术车、医技保障车、急救转运车、药械运输车、全地形特种车、水车、生活保障车、发电车、物资运输车、宿营车、队员运输车等13个单元模块组成(现正在采购装备移动P2实验室和移动CT)。可实现野外移动ICU救治、移动检验、移动DR、(将来CT、核酸检测)移动超声检查、移动手术等,还有野外充气帐篷8顶,救援总床位数50余张,可在无水无电情况下保正50名队员和100名患者生活、诊疗近1周。

  三、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建成以来参与处置的突发事件:2017开阳大型车祸、大方县隧道瓦斯爆炸事故、纳雍山体滑坡、威宁煤矿瓦斯爆炸事故、H7N9禽流感紧急医学救援,2018年参与晴隆天然气爆炸事故、盘州煤矿爆炸事故。2019年参与水城县鸡场镇坪地村特大山体滑坡(其中空中救援转运2例)、石阡县大型交通事故。2020年新冠肺炎暴发流行期间,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贵州)千里驰援整建制支援湖北武汉,接管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共救治患者1050人,实现了患者零死亡、零返阳、医护人员零感染,取得了优异成绩。受到世卫组织专家以及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队伍中先后获得个人及集体奖励: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卫生系统抗疫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奖、贵州省“五四”青年奖。特别是国家队临时党支部荣获中央、国务院、共同表彰的全国抗疫先进集体,党支部书记上台领奖受到习和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