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报纸国k1体育际报道的“差异化”探索

发布时间:2023-05-28 02:04:12 人气: 作者:小编

  k1体育作为采编领域“内容品牌”的重要承载部分,《广州日报》的国际新闻报道近年来一直遵循“差异化”竞争策略,形成了自身特有的采编模式、独家内容、独特版式、品牌栏目,进而在竞争中树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一般来说,“差异化”策略尤其适用于市场处于相对饱和的状态,促使企业力求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区别于竞争对手。在广东,报业市场已处于相对饱和的状态。面对新老媒体的激烈竞争,促使走在中国报业改革前沿的《广州日报》积极探索国际新闻报道的“差异化”。当然,这种“差异化”探索是基于对受众市场、竞争环境、经济背景等方面深刻变化的认识。

  1.从对受众市场的调查看,受众对国际新闻的关注度“有增无减”,纸媒国际版的阅读率一直较高

  近年来,侧重以国际新闻报道为主的报刊崛起,其典型代表是《环球时报》;与此同时,各大网站都在大力拓展国际专题网站建设,争夺国际报道的广告市场与受众市场。

  媒体界的调查显示,国际新闻在居民关注的各类新闻中名列前茅,国际新闻的读者群在社会团体中处于上升位置,占据社会主流地位。《广州日报》委托权威咨询公司的调查也显示,《广州日报》头版要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的阅读率在八成以上;对全体读者、男性读者、女性读者的调查显示,阅读《广州日报》国际版的读者都是最多的,国际版的读者阅读率也是最高的。这些调查说明,国际报道不仅是报业激烈竞争的重要阵地,也是新老媒体(互联网、电视与纸媒)不同平台竞争的重要阵地。

  2.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之下,纸媒国际报道的传统优势正消失,“劣势”正逐步显露

  一方面,国际资讯的来源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碎片化”特点,改变了国际新闻信息的“稀缺性”,致使报纸受众日趋“严重流失”,同时也使报纸在国际新闻发布上的时间优势减弱,淡忘了报纸曾作为国际新闻第一来源的地位。

  另一方面,网站对国际专题的“网络整合能力”,开始超越报纸的“版面承载能力”,使报纸在重大国际报道上通过增加背景资料、补充资讯k1体育、增加版面的传统竞争力逐步丧失。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报纸的国际报道在内容上需要做出新选择与改变,必须强化刊出国际信息的权威性、独家性、深度化,强化对繁杂国际资讯“精耕细作”的提炼能力,而不再仅仅追求信息的“全面性”。

  3.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受众对世界经济的关注度持续提升,为综合性日报拓展报道空间提供了机遇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把中国经济的崛起置于了一个新的参照体系k1体育,中国与全球经济的依存度不断加深,国际油价上涨、欧洲债务危机、美元持续贬值等全球经济热点的出现,都会牵扯到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中国读者对经济资讯的需求不再单纯是零散的国际经济动态,而是期待获取客观、权威而理性的深度解读。于是,各种专业性财经报刊开始抢占市场,也对综合性日报的世界宏观经济报道提出了挑战。

  众所周知,我国地方性报纸的国际报道“同质化”严重,始终存在国际信息稿源单一、版面设置少、报道面狭窄、整合能力差的缺点。更通俗地说,地方性报纸国际新闻报道一直担当着“二传手”角色。

  很显然,如果地方性报纸能在国际报道上突破“二传手”这个瓶颈,传递出独家权威的声音,将有利于扩大地方报纸的内容乃至品牌影响力,进而在新老媒体的激烈竞争中赢得“制高点”。

  《广州日报》国际新闻报道的“差异化”探索,首先体现在地方性报纸对国际报道传统采编观念的突破上。

  对地方性报纸来说,国际题材做到独家性、本土化的大型策划采访较困难,但《广州日报》看到了国际报道蕴藏着注意力“商机”,经常“主动出击”。多年来,《广州日报》国际部设置专门编译(采访)人员,强化对国际热点的原创性,强化专题策划,逐步完成了从单纯地以“编辑为主”到“编辑+编译+采访”采编模式的转型,有效避免了国际信息稿源的“同质化”,改变了“编辑为主”的被动采编状态。

  比如说,3年来的国际年终报道(2008年的“国内专家访谈”、2009年的“岁末年初访大使”、2010年的“中外高端人物对话”),都属于原创性策划采访;近年积极参与的全球系列峰会(“亚欧峰会”、“金砖峰会”、“G20峰会”、“气候峰会”)等“涉华性”国际题材报道,都是强化原创报道的具体体现,突破了固守“编辑围墙”的采编模式。

  网络时代阅读的“碎片化”趋势,正在改变着读者的阅读习惯,逼迫报业对报纸的版式进行改革。当今报纸新闻版面中,大图片、大标题、短文字已经是主流趋势。一张有吸引力的报纸版面,不再是简单的稿件堆砌,而是在利用版面元素大胆探索和创新,充分运用图片和色彩等“模块”构建视觉中心,尽量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遵循新视觉的理念,《广州日报》国际报道一直在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双重产品”——既是一份包含丰富资讯的“内容产品”,又是一份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的“视觉产品”;力求实现版式语言的“悦读性”k1体育,秉承“版面活跃”的视觉理念,采取图文并茂、稿件分拆、注重标题化等方式,注重稿件的悦读性。与同城其他报纸相比,《广州日报》国际版式很好地把握了编排与内容的平衡,实现了版式编排的“差异化”。

  对地方性报纸来说,改变国际稿源的单一模式、及时整合或采访相关资讯、清晰的编辑思路,是地方报纸国际报道“本土化”的重要体现。

  在重大国际报道上,《广州日报》一直坚持“做深、做透、做全”的采编原则,不仅满足于新华社的通稿,还及时补充独家性采访,不惜拿出足够的版面,注重拓展“大事件”的深度、力度。比如,10年前的“9·11”专题报道、2003年8月“美加大停电”专题报道(荣获2003年度广东省新闻版面一等奖)、最近“利比亚战争”、“威廉大婚”、“拉丹之死”等专题报道,在策划主题、版面安排、独家观点、版式编排等各方面都形成了成熟的报道模式。

  《广州日报》的实践证明,抓住重大国际报道的契机,对重大国际事件始终做到“浓墨重彩”,能够形成规模效应与轰动效应,大大改变地方报纸国际新闻报道上的“二传手”的被动状态,带动报纸整体知名度的提升。

  要想改变地方报纸国际报道的劣势,就必须打造“内容品牌”,从而在内容竞争中线.创办新栏目:借助栏目多元化, 实现“差异化”竞争

  对地方报纸来说,日常的国际报道注重创办符合市场定位的新板块、新栏目,是从题材上实现国际报道“差异化”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广州日报》对国际板块或栏目设置积极探索,先后创办过“国际视点”、“老广看世界”、“国际人物”、“国际漫画”、“国际科学”、“国际时评”、“圆桌会议”、“热点看他国”等板块或栏目。目前,运作成熟的板块或栏目主要有“圆桌会议”(强调独家观点、声音,荣获2009年度广东新闻奖专栏类二等奖)、“国际视点”(强调广度、深度)、“热点看他国”(强调“本土落点”,荣获2010年度广东新闻奖专栏类一等奖)、“老广看世界”(强调“本地视角”)、“国际时评”(强调“中国元素”)。比如,2009年年初创办的“圆桌会议”,促成了媒体与学者的良性互动,为两者合作找到了最佳结合点——每周邀请两三名专家“座谈”国际热点,很好地解决了专业性、时效性、通俗性的结合,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培育了属于自己的“新闻品牌”。

  对地方性报纸来说,国际报道“本土化”最好的体现,就是如何将国际与国内(本地)新闻结合起来。《广州日报》国际版的“热点问题看他国”(每周不定期刊出一期)创造性地实现了国际与国内(本地)的有机结合,开创了国际新闻报道的新视角,大大增强了国际报道内容的可读性、贴近性。

  2010年1月创办的“热点问题看他国”栏目,始终以国内(本地)热点话题为新闻由头,及时整合甚至采访他国相关事态的处理方法或教训,从而为国内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范本”。2010年8月23日,我国开始审议刑法修正案草案,讨论把醉酒驾车“提升”为犯罪行为,国际版24日刊出《从严处罚“醉驾” 各国出尽狠招雷招》专题,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随后这个有趣、可读性强的专题被网络与其他纸媒纷纷转载。如此本土、本地视角下的国际报道k1体育,因切合本土特点而更贴近读者,让所谓“过时”的国际资讯重现强大的时效生命力。

  对纸媒来说,伴随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世界宏观经济日益成为国际报道的重要内容。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基于对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依存度的认识,《广州日报》国际版对宏观经济的报道明显加强。比如,针对2008年以来国际油价飙升,《广州日报》曾策划推出“高油价之痛”系列报道,从现象与纵深、微观与宏观、现实与历史等多视角,剖析高油价时代的困境。再比如,面对全球经济的起伏,国际版先后推出过《美国经济滑坡:会不会拖垮全球》、《美国经济:初现大衰退阴影?》、《世界经济:下滑“触底”,复苏“路遥”》、《主权债务危机:制约全球经济复苏》、《全球出现“赤字潮” 经济复苏蒙阴影》等宏观经济专题策划报道。这些聚焦宏观经济的专题,都很好地兼顾了客观与权威、专业与通俗,甚至还被专业性财经网站转载。

  在全球步入“后危机时代”背景之下,及时把握具有国际视野k1体育、普遍影响力的世界宏观经济话题,配合独特的分析视角与版面编排,往往能起到“出其不意”的传播效果,提升采编内容品位,强化报业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