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体育地方主流媒体在生态传播中的新闻叙事研究——基于河南省十年生态环境报道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4-04-14 01:49:28 人气: 作者:小编

  k1体育原标题:地方主流媒体在生态传播中的新闻叙事研究——基于河南省十年生态环境报道的实证分析

  【摘要】地方主流媒体在生态传播中的新闻叙事,表现出主题多元、动态演化、地域特色鲜明等特点。相关报道主题呼应国家策略与政府举措,报道区域侧重地域性水域与湿地,报道倾向体现出正面舆论引导的特质。整体新闻叙事折射出政府及社会主流议题的变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本文以推荐参选河南省新闻界年度作品最高奖——河南新闻奖(报纸部分)的生态环境类新闻作品(2013—2023)作为分析文本,进行新闻叙事的内容分析。推荐参选评奖的新闻作品包括消息、通讯、言论等在内共计114篇。114篇参评新闻作品中有49篇新闻作品获奖,其中特别奖1篇、一等奖11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17篇。通过对整体样本的内容分析,探究地方主流媒体生态环境报道的新闻叙事特征,并对生态环境报道的动态演变特点进行勾勒。

  河南省地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有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等重要山脉,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重要省份,在全国生态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河南作为生态大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做文章,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河南实践,加快推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河南,是河南省十年生态环境报道呈现出来的特点和亮点。

  紧扣河南生态环境发展的重大主题,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策略和政府举措,从大处立意、细处落笔,立体式呈现河南十年来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的新战略、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

  十年间,河南生态环境类新闻报道主题类别呈现出多元化与动态化态势:强调推进绿色发展,经济生态紧密结合;生态保护刻不容缓,水域湿地价值凸显;绿色生活不容遗忘,监察工作不容松懈。

  总体看来,2013—2023年10年间,消息作品在参评新闻作品中占比达到50%;在获奖新闻作品中占比达到65.3%,在一等奖新闻作品中占比达到72.7%。消息在新闻报道中应是主角,轻视消息写作是不可取的,不能将其当成配角。参选推荐与获奖结果亦呈现出这一导向。

  本文从整体文本的关键词抽取、主题抽取这两个维度对新闻稿进行新闻叙事的内容分析。从静态层面和动态层面对关键词抽取、主题抽取的分析,可分为推荐新闻作品文本(消息57篇,通讯54篇,言论3篇,总共114篇)、获奖新闻作品文本(消息32篇,通讯16篇,言论1篇,总共49篇)这两类分析。

  其中新闻稿的每条文本都包含关键词、主题两个层面的数据,对新闻文本进行关键词抽取(基于TF-IDF算法)以及主题聚类(基于LDA模型)。

  2013—2023年十年间的生态环境报道,整体呈现出聚焦生态、湿地、黄河、环保、污染等与生态环境建设密切相关的关键词。十年间的生态环境报道关键词聚焦呈现出以下显性特征:一是在服务大局上下功夫,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舆论支持;二是倾情关注改善民生,不惜笔墨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是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做文章,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理念。

  从按年份统计的关键词提取来看,在十年间纵向比较中,排名前三位的报道领域:2013年依次是“秸秆”“禁烧”和“灰霾”;2014年依次是“监控”“环境”和“鹭鸶”;2015年依次是“停课”“放鞭炮”和“学生”:2016年依次是“大气污染”“城市”和“攻坚战”;2017年依次是“生态”“整改”“环保”;2018年依次是“林场”“垃圾“生态”;2019年依次是“白天鹅”“生态”“保护”;2020年依次是“生态”“水源”“风电”;2021年依次是“生态”“黄河”“湿地”;2022年依次是“生态”“红嘴鸥”“湿地”;2023年依次是“生态”“生态环境”“黄河”k1体育。

  这样的提取结果呈现出,从2013年至今10年来形成的重要报道领域是:生态文明建设主题报道、生态环境和动植物、重大科学发现、生态监察新闻热点等。在生态环境传播中,多元修辞手法是重要的环保劝服手段,报道对“生态环境和动植物”的关注,尤其将一些特色保护动物作为正向代表性符号,已经交融到媒介形象图景之中,强化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是一抹“绿”,对生态环境监测的关注,更体现出生态环境建设中资源与污染、环保与经济间的辩证关系。

  从主题聚类的结果来看,十年间生态环境报道的主题可分为五大主题:推进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系统、绿色生活、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以及生态环境监测。

  主题一:推进绿色发展。报道主要体现了生态环境的发展与建设,占总体样本的51.4%。从关键词来看,主要呈现生态文明、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等,比如文明、推进、黄河、湿地等。

  主题二:保护生态系统。报道呈现对某个区域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主题聚焦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侧重于地方政府及企业实施相关工程以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占总体样本的32.2%。从关键词来看,此类主题涉及南水北调、水资源、天然气、主体工程等。

  主题三:绿色生活。报道呈现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侧重于百姓生活的民生题材,占总体样本10.9%。从关键词来看,这类主题主要是呈现移民、新能源、号牌等。

  主题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报道侧重对现有具体环境问题的解决,涉及更加细分的层面,如生物种类、生态保护足迹等,占总体样本的3.2%。从关键词来看,这类主题涉及红嘴鸥、鹭鸶k1体育、医疗、足迹等。

  主题五:生态环境监察。报道主要体现生态环境相关监管行为及惩处措施,聚焦生态环境保护中呈现出来的问题,占总体样本的2.3%。从关键词来看,主要涉及秸秆、禁烧、督查组、督查、灰霾、拆迁等。

  从各个主题之下的关键词以及回溯阅读各个主题下的主要新闻文本发现,十年间河南报纸媒体关于生态环境的报道更多集中于主题一和主题二。其中主题一的报道呈现出均衡和增长的态势。主题二的报道在2013—2014年间占比最高。

  主题一主要为涉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政府以及国家层面的策略,主题二主要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政府举措,主题一和主题二均属于重大题材类。关键词比较正式,关键词偏向较为正向。主题三、四主要是更加具体和细分层面的民生、生物物种保护等,主题五是聚焦生态环境建设中呈现出来的问题。

  从五个主题所占权重来看,报纸媒体对生态环境的报道呈现出一种立体式、科学、多角度的报道k1体育,更大权重聚焦于重大题材,既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描,也有对国家社会层面的宏观描述。

  本文重点关注分析十年来“推进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系统”“绿色生活”“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中,每年这五种类别生态环境报道主题的总数及演变轨迹。

  纵向比较来看,生态环境报道主题类别十年来呈现的走势特点有:一是“推进绿色发展”领域的报道数量从2013年到2023年总体上升,局部有所变化。其中2020年数量最多,2016年数量最少。二是“保护生态系统”领域的报道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020年数量最多。三是“绿色生活”领域的报道数量十年来呈平稳态势。四是“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和“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报道数量整体偏少。在样本的其他主题类别中,也涉及对生态带来负面影响的事件或现象的反思。

  其一,强调推进绿色发展,经济生态有机融合。主题一“推进绿色发展”报道数量,超总样本数量的三分之一。将生态观念融入经济发展之中的绿色发展,是在发展中推动生态与经济的有机融合。

  其二k1体育,生态保护刻不容缓,水域湿地价值凸显。河南生态环境报道对“保护生态系统”主题给予极大关注,贴合生态环境问题治理的紧迫性。同时对湿地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均有侧重,强调地方对绿水青山的保护。

  其三,绿色生活不容遗忘,监察工作不容松懈。生态环境报道没有忽视对百姓绿色生活的关注k1体育,对绿色消费、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绿色生活行为也有所涉及。在生态环境监察报道中对突发事件报道把握得当,能彰显媒体舆论引导能力和引领唤醒读者的环保参与意识。

  新闻报道中,受众从不同的报道倾向中会得到不同的感受和思考,河南生态环境报道十年间的报道倾向大致分为正面、中立和负面。经样本统计,其报道倾向分布特征如下:

  一是正面报道倾向的新闻作品数量最多。具体来看,正面报道主要集中在以“推进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生态环境报道中。主要呈现出生态环境风险背景下,政府及企业为努力降低生态环境风险,加大推动绿色发展的正向行为。

  二是中立报道倾向的新闻作品数量位居第二。中立报道主要集中于以“保护生态系统”与“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主题的生态环境报道中。侧重现阶段的环境治理及生态保护行为,更加科学化地建构生态环境风险议题。

  三是负面报道倾向的新闻作品数量较少。在以“生态环境监察”为主题的生态环境报道中,中立与负面报道数量较多,生态环境风险现状通过此类报道进行客观呈现。

  主流媒体在培养公众认知以及风险意识方面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做好上传下达以及下情上传的同时,要将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保持平等的位置。媒体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风险预警的媒介责任,通过监督手段促进风险治理的进程,在循序渐进中,通过报道的这些新闻事件使公众树立环境风险意识。

  在推荐参选河南新闻奖的114篇生态环境类新闻作品中,有49件新闻作品获奖,其中特等奖1篇、一等奖11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17篇。通过对获奖作品的样本统计分析,其关键词提取和主题聚类分析的静态特征和动态态势均与整体样本呈现出基本一致的特征与态势。但就获奖作品主题类别的分布和占比分析中,可以更加清晰地呈现出获奖作品的显性特征。

  在获奖作品的一、二、三等奖以及特等奖作品中均呈现出主题一分布最广。重大题材仍旧是新闻作品摘金夺银的衡量标准。创新依然是新闻作品取胜的法宝。

  获奖作品中,唯一获得特等奖的新闻作品集中于主题一类别,并未像其他作品那样涵盖一至两个主题类比。特等奖作品《河南有个“塞罕坝”》旗帜鲜明,有恢弘气势,有微观讲述。整篇作品既单独成篇,又主线贯穿。结合河南故事与河南例证,使用“怎么说,河南怎么做”的一条主线串联全篇,回应的殷切嘱托,对战略思想进行了深入阐释与全面印证。

  在获奖新闻作品的一、二、三等奖以及特等奖作品中,均呈现出主题一占比最高的态势,占比过半,达到52%。主题一属于重大题材,主要为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政府以及国家层面的策略。一般来说,新闻作品如果抓住“三个重大”和“三个增加”,就容易获得高等级的奖励。“三个重大”即主题重大、典型重大、事件重大,“三个增加”即增加了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新闻作品需要符合评选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就是主题鲜明、题材重大、内容真实、新闻性强、时效性强。报纸尤其强调成功运用背景材料,语言文字生动,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通过新闻作品样本的数据统计分析可见,在生态传播领域,地方主流媒体并未局限于常规性报道和节点性报道,相关报道具有鲜明的主题类别和报道倾向,主题涉及广泛,报道类型多样。根据国家策略和政府举措设置议程,十年间比较完整地把握各时期的“主导性话语”,报道主题与社会热点相呼应,报道区域侧重地域特色,报道倾向体现出塑造正面舆论的特质。

  地方主流媒体生态环境报道新闻叙事的内容特征鲜明,生态环境报道强化了微观叙事手段应用,折射出对人文性和贴近性的注重,推动构建绿色公共空间,打造生态环境建设对话平台。

  [本文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2021SJZDA012)阶段性成果]

  尤红.地方主流媒体在生态传播中的新闻叙事研究——基于河南省十年生态环境报道的实证分析[J].新闻爱好者,2023(10):32-34.

  详见《新闻爱好者》2023年第10期杂志、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网、重庆维普等